迷影文化史

迷影文化史

本书已有复旦大学出版社“迷影丛书”于2010年9月出版,并由香港的舒琪老师和北大的戴锦华老师作序,您可以通过我的豆瓣小站试读部分章节,购买方式请参考该书豆瓣主页

目录

  • 戴锦华序
  • 舒琪序
  • 导言:迷影文化与电影史
  • 1829-1895:游戏冲动与电影的诞生
  • 1895-1912:梅里爱与导演的诞生
  • 1919-1924:德吕克与电影批评的诞生
  • 1916-1926:让•雷诺阿的迷影时光
  • 1936-1950:安东尼奥尼的影评生涯
  • 1936-1968:朗格卢瓦的“电影教堂”
  • 1944-1958:安德烈•巴赞的遗产
  • 1946-1967: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
  • 1948-1966:“希区柯克症候”
  • 1953-1968:罗热•泰耶尔与《正片》杂志
  • 1973-1981:特吕弗的“文化上正确”
  • 1973-1992:电影之子塞尔日•达内
  • 1981-1991:雅克•朗格改革
  • 结语:从“作者论”争论看“迷影话语”的本质
  • 附一:电影迷恋与场面调度——让-米歇尔•傅东访谈
  • 附二:论作者论/安德烈•巴赞
  • 附三:1968:风暴中的戛纳/李洋
  • 后记

迷影文化专栏
“迷影文化”是2006年3月到2007年9月间,我为《看电影》杂志写的一系列文章,讲述“迷影”(la cinéphilie)的历史。所谓“迷影”,就是指人对电影那种特别的爱,一种只有电影才能产生的钟爱、痴迷与激情,电影史上很多伟大的导演、理论家、影评人、活动家,他们最早和最终都是一个影迷,是这种对电影的爱造就了电影史上的许多名作,许多场争论,促成了许多重要概念,按苏珊·桑塔格的话说:如果迷影死了,那电影也就死了,这个专栏就试图说明:迷影的历史是如何建立的,以及她是怎么改变电影史的,迷影史,既是一种电影文化的历史,一个电影传奇的历史,也是一种解释电影史的崭新视角。专栏除少数几篇文章外,多是以人物为主。由于《看电影》杂志将我定位在欧洲电影专栏,故而这个系列还没有关于美国迷影人的,尽管我也查阅过很多资料。这个专栏写的比较吃力,但很有乐趣,从一本本传记、史料中提取那些关于迷影的事迹,总结出观点,不那么容易。写这组专栏期间,我产生了创建电影维基的想法及行动,并有幸读到了许多关于早期电影的著作,以及市面上不被人重视的关于迷影文化的好书。

  • 《特吕弗的文化上正确》
  • 《游戏冲动与电影迷恋》
  • 《梅里埃的电影入魔》
  • 《从江湖到庙堂的上镜头》
  • 《让·雷诺阿的迷影时光》
  • 《安德烈·巴赞的遗产》
  • 《朗格卢瓦的电影教堂》
  • 《希区柯克症候》
  • 《罗热·泰耶尔的正片人生》
  • 《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