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维基

如何来形容27日以来我个人的心情呢?如何形容这种在不断加剧的疲惫中,不断转折变化的感情呢?我无法表达。

至少不是激动。这个网站10月开始筹建,我承认当我第一天在浏览器上打开一个干净的、属于电影的维基时,是最激动的,然后,就是用这种激动来对抗一个空白维基所能带给一个人的巨大的摧毁感,这是两种感觉的战斗,你越渴望,困难就越大。

现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在法国目前无法连接国内的任何网站,包括维基,所以申请作者的程序始终没能完成。请想申请的朋友,将一个你简单的自我介绍、愿申请的ID发到cinewiki AT gmail DOT com,有人为你们手工注册。如果有懂网络的朋友,给我一个可用的韩国代理服务器地址,让我上来看看,是最好的了。

已经把申请递到我邮箱的朋友,我已经转发magasa处理,发给talich邮箱的朋友,如果他没有回复,也请你转发到cinewiki AT gmail DOT com,一定会有人处理的。

原本还有许多计划邀请的朋友,但由于时间原因,没能在公布之前邀请上,我们甚至忘记把一些作者的密码发给他们,可见其匆忙,在此向那些没来得及知会的朋友道个歉。

我现在是借用韩国的代理服务器上来的,我已经3天无法正常访问网络。首先,我们是相信互联网,不满足于互联网上电影知识随着网站、论坛、博客和社区的生生死死,才想到做维基,把许多人(可能已是三代网民了)总结的各种电影知识,保留到维基上。但今天,我们又在网站诞生的时刻遭到来自网络自身的一记“重击”,地震带来的沟通不畅,让计划中的页面修正和宣传无法实现。我不知道,如果《骇客帝国》中的Neo在拯救人类的路上遇到光缆断裂的事,他会怎么办,我甚至想,这世上最大的Matrix还是人类的地球,地球始终存在一种原始力量(比如地震),随时可以解构和瓦解整个虚拟世界。本来,我们想关于这件事做一次对话,以轻松的方式把这个东西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尤其想把网站的性质(及其可能实现的理想样子)描绘出来,很多人至今仍不太了解维基,了解维基的许多人,可能还不太了解电影。但是,这个对话最终不得不在地震的余波中流产。这真是一堂课啊!

通过互联网,我认识了很多人,这个群体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我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很多人,我都没有见过面,一种多么奇怪的友谊!但反过来,又说明网络,已实实在在地成为我们的生活,这丝毫不奇怪。我相信,2003年夏天的某一日,我坐在北京某酒吧附近的小馆子里与老杜和拙时喝酒时,就是网络的力量,更是电影的力量,这两种力量远远没有终结。我们通过网络,开始在平面媒体发表影评,通过网络表达个人见解,有的人通过网络成为有知名度的影评人,通过网络认识电影,了解电影,了解在网络之外无法了解的电影信息和知识,而网络,是不是值得我们寄托更多?

做维基的想法由来已久,但在最初,它不是以维基的形式出现的,那曾停留在脑海中的各种新奇古怪的愿望:一个漂亮的个人网站,自己建一个电影论坛,做做斑竹,或者一个电影网站,发布一些电影文章,或者实在不行,维护一个个人的、有用的、好看的、有极高点击率的博客,但这些都已经存在,而且它们已经足够好,或者说,他们似乎都不是最理想的实现那个我们最早、最原始的某种愿望的方式。我们最后选择了维基。这是一场冒险,一场由迷影人发动的,却是与所有拥护维基、实践维基的中国网络人共同进行的理想主义冒险。

但我们觉得,电影维基值得我们去冒险。我觉得做维基的人,都是与热血影迷一样,是能被某种梦想操控的人,维基人与迷影人在精神上的共同之处,在于因为他们都需要让自己相信,眼前这个辛苦的尝试,会抵达一个无限的美好,就像1920年已经成名的路易·德吕克,会辞掉《Films》的稿费优越的影评专栏,去搞什么迷影俱乐部,拍什么电影,然后在5年里消耗掉自己的性命,就像1939年的亨利·朗格卢瓦,没有跟随抵抗组织撤到南部,而是从前线退回巴黎,把珍贵的电影拷贝,埋到朋友家的花园里。为了电影,我们开始接触根本不懂的维基,尽管它已经足够简易。这个维基,与其他中国生生死死的维基不同,它完全是由迷影人发动的维基,我们希望它能提供更多表达、积累和沉淀互联网时代电影文化的经验。

好像很伟大的样子,其实很狼狈。大家努力了2个月,才免强做到现在的样子。而且,维基的编写要求我们准确地控制每一个电影知识的元素,这跟随随便便写影评,抒发个人感想完全不同,当我写维基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一个人永远写不了一个维基,它只能属于所有参与的人,属于所有喜欢电影和为电影工作的人。

最近在写一个关于迷影文化的专栏,这个写作让我从电影文化史的角度看到电影的一个侧面,我相信这只是许多电影侧面中的一个,但这个侧面已足够让我感动不已。这甚至让我找到了许多同代的中国影迷、影评人身上某种难以解释的气质的最终精神来源,一座藏在历史迷雾中的盛大殿堂。迷影,从路易·德吕克发明这个词,到电影百年时苏珊·桑塔格总结这个词,其实在1895年电影诞生时就存在了,而且将继续存在下去,我相信,迷影情结已深深改变了电影史,这决不是人们随便拿来进行标榜的一个虚妄的概念,你能在电影史的每一个角落,轻易地拾到一个沉甸甸的迷影精神结成的果实。

在我就学的学校里,当我提到“迷影”这个词时,我的同学都会向我浅浅一笑,显然,这个词在今天的法国已经成为一个情感中立而稍带嘲讽的色彩,但我却觉得,迷影文化富足的法国,青年人并没有充分认识这个被桑塔格所总结的丰富遗产,相反在中国,有多少人开始热爱电影啊,他们求知若渴,充满好奇,……但始终,我们无法接触更多的电影知识,来填满我们无尽的求知欲。曾几何时,一篇简单总结某导演生平和电影年表的帖子,就会在论坛置顶,一些浅浅介绍影史掌故的人就会被认定为“影评人”,而这些在国外,都是电影常识,只要到书店,随便买一本书,可以尽收眼底。我在想,我一个学电影的,除了洋学位和在媒体上开一个小小专栏,还能不能做点其他实际的事?生活反正是这样,不是做这件事,就是做那件事,不是写专栏,就是写博客。投资不起电影,投资不起杂志,还做不起一个公益的网站吗?给大家提供一个平台,将散见各处的电影知识汇集、积累和沉淀在一起。维基就是一个平台,它的基座就是我们身上珍贵的迷影情怀,而它的功能就是让那些占有电影知识和语言资源的人,为电影文化的传播做一点实际的贡献。有心的话,就多做一些贡献,没时间的话,就少写一点,维基始终在那里,随时等待你来参与。

从开始我们就预料到,维基会给很多人造成门槛,有技术的门槛或心理的门槛,只有时间能帮助所有人共同跨越这个门槛。我们希望这个小小的网站,能给你带来一点惊喜,更希望你能支持这个公益的、没有广告只有电影知识的维基。你有三种方法支持我们:第一,最大的支持就是参与进来,奉献一点你的时间。第二,如果你不愿加入写作,也可以以积极使用维基的方法支持我们。你可以在博客或文章中使用电影维基的条目链接,方法是以基础链接(http://www.cinewiki.cn/w/)+条目名称,如特吕弗,可用他的西文姓名,其间加短下横线的方式,即Francois_Truffaut,所得的结果就是:http://www.cinewiki.cn/w/Francois_Truffaut,这个链接就可以直达电影维基的特吕弗条目,如此类推。第三,帮助我们推广维基,让更多人知道。你可以将维基的主页链接到你常去的论坛,你的个人博客,和所有聚集影迷的地方,让他们知道这里。

想做的表白太多,本来是要做一个“事先完成的对话”,结果变成一篇即兴文字,所有关于电影维基的一切,你都可以在网站上找到,在互联网时代,其实不必废话太多,表白太多的,人们能找到他们想找的一切。

在此向为网站无偿提供技术支持的过智俊表示敬意,向最早进行主页实验、内容分类和条目写作的talich、magasa、朱旭彬等朋友致敬,向所有在草创时期支持网站的朋友致敬。

《关于电影维基》上的11个想法

  1. 英文WIKI为啥上不了呀? 没啥反动内容呀

  2. 大旗虎皮,你写得实在太好了,我感动极了。说这话是不是让人觉得别扭,不过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但是现在没法登录CineWiki,我也不会用什么代理,况且我好像也帮不上什么忙。就是声援^_^

  3. 我没想到还有人能上得来我的博客。cornchen,你可以试试寻找韩国和土耳其的代理,浏览国内网站。

  4. 那可能是第一根光缆吧,可能是通北美大陆的,到现在为止,欧洲还是不能正常访问。

  5. 大家都在赌。Verizon上个月说要再铺一条,现在中美的电话线路是600万门,它这个一铺下去就是3000万,就是赌2008年。

  6. 去过电影维基,看栏目真是非常吸引人,想必里面的知识会慢慢更有系统,现在我们最需要的也确实是电影知识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评论。感谢你们为此所作的努力。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沉下心来做些事很难。维护网站和编制词条是非常枯燥且繁琐的工作,永远支持你们。

  7. 写条目我是无论如何也帮不上忙了
    只能尽力的去宣传了

    法国现在应该可以上了 不过要等很久才能打开 似乎free的特别慢 orange会快一点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