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电影”考

元旦期间与朋友驾车远行,所以不能上网。此间的法国天气,糟透了。元旦的巴黎,是一片那种冬季特有的“凄凉狂欢”景象。或许是朋友家事的原因,让我对法国生活中那种散漫的孤独不断失望。来法这么多年,年年元旦都与这位朋友一起过,总是在他讲述的个人悲喜事中,不知不觉喝酒到拂晓。这位朋友的官做得满大,3年前在巴黎索邦大学做常务校长,现于法国卫生与体育部任司长,今年将组法国奥运团来中国。但是,他没有我幸福。他生活在一种极度隔离的虚幻和孤独中,那些婚姻、子女和家人的各种心绪烦乱,不是高压工作和强颜欢笑所能掩盖的。人与人之间是有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的,但人与人之间,不存在任何人性的差异。

但这次元旦远行,我还是很高兴地印证了两件事,第一,我不是不能离开网络。第二,中文电影百科是一个不需要站长的网站。

书归正题,我曾多次在关于特吕弗和”作者论”争论中的文章中提到一个概念:“优质电影”,即特吕弗1954年1月发表于《电影手册》杂志上著名文章《法国电影的某种趋势》中抨击的一种法国电影的称呼,但这种“优质电影”到底指什么?似乎没有人说清楚过,包括焦雄屏的《法国电影新浪潮》,也没有指明所谓“优质电影”这个说法到底来自哪里?特吕弗的批评口实到底意为何物?这次顺路清算了这笔糊涂旧账。

“优质电影”,法语:le cinéma de qualité,源于1953年法国议会通过的一项电影援助法案,该法案不是法国电影史上第一个援助法案,但在法国电影工业援助体系更迭中,算是一次比较重要的过渡法案。具体细节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完的,总之,新法案对旧法案做了很多修正,它与旧法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在援助影片的标准中引入了“质量”这个概念,即:la qualité,特吕弗所说的“优质”。也就是说,法国的政府援助,将由一个下属于文化部的评委会来执行,其基本标准就是:“优质与否”。特吕弗之所以在该法案推行的第一个月,即1954年1月,发表那篇文章,本质上讲,是想参与到“优质电影”标准的讨论,从而干预法国电影扶持政策。简单的说,就是想讨论:国家到底应该把钱投给什么样的电影?投给什么样的导演?这就是所谓“优质电影”争论的来源了。从这个角度看,青年特吕弗试图通过批评,干预法国电影政策的强烈愿望是很明显的,应该说这是一篇很大胆、很有责任心的文章,当然,也是很有野心的文章。因为从这篇文章开始,巴黎的知识分子和艺术界再也无法回避有一本新的名叫《电影手册》的新杂志了。有趣的是,该法案于1959年中止,我们知道,那一年开始了新浪潮,而新浪潮的弄潮儿们,几乎都是法国新电影援助法案的受益者。

对于一些不太了解“优质电影”问题的朋友,可以参读焦雄屏的《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上部,或者我写过的一篇拙文《特吕弗的文化上正确》()。

纠正:“新浪潮的弄潮儿们,几乎都是法国新电影援助法案的受益者”,并非指新浪潮导演全部受益于1959年新法案。1959年到1968年,《电影手册》几位青年导演,只有很少数量的影片(3部)享受到1959年法案的最大变化:预售贷款,但差不多60%的影片享受到了其他扶持。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