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奇再现江湖

诺埃尔·伯奇,我们的前任系主任,已经75岁了,2007年重出江湖,连出3本书,两本著作,一本主编的著作。其实这不是个很好的信号。这3本书集中了展现伯奇在晚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这三本书是:La Lucarne de l’infini,译过来“无限的天窗”,副标题:“论电影语言的诞生”。第二本是:De la beauté des latrines,译过来是“茅坑之美”,是的,我没看错,确实是“茅坑之美”,或者“公共厕所之美”,其副标题是:“重建电影的意义”,而且,这本书还是我的兴趣重点,因为伯奇用了整整一章,论述“la cinéphilie”(迷影);最后一本是:Revoir Hollywood,“重看好莱坞”,副标题:“论英美新电影批评”。以下是封面欣赏,欣赏原文,恐怕需要一段时日了。

《伯奇再现江湖》上的15个想法

  1. 他以前写的书好像不太多,翻译成英文的就只有五本左右,我看过三本,很喜欢,可以说他是我最喜欢读的电影学者之一。

  2. 我觉得两本都好,那本《英美新电影批评》,是伯奇选编的一本英美新电影批评文集,看样子他很早就想做这件事了。大致浏览了一下选编的批评家,对我都很陌生,尤其与波德维尔主编的那本比较,重叠的作者不多。这说明了一定问题。

    《茅坑之美》中有两篇关于cinephiliea的文章,我读完了,很受鼓舞和启发。整本书都有个特点:论战色彩,所以才有“茅坑”之标题吧。伯奇坚持他的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的电影观,在当前电影现象中深化自己的观点,文笔老辣啊,浑厚有力,单刀直入。他对1979年后的电影手册进行了批评,这显然与他当年与手册的决裂有关。关于手册这段历史,看来我需要再做功课,德巴克那本历史,就写到那里为止了,至于后来在杜比亚纳时代和达内时代,到底发生过什么,还需要深入了解。

  3. 所谓“茅坑之美”,来自法国诗人特奥菲尔·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的一句话:

    没有真正的无用的美,所有有用的都是丑的,因为那是某种需要的表现,人类的这些需要是像其可怜而无能的本性一样难堪而恶心的东西。正如一座房子中最有用的地方,是茅坑。

  4. 电影青年们关心电影理论,这真让人高兴。不过我想,导演可能不特别适合读学院理论书,可能收获不大,作为兴趣还行,反倒应该多读一点电影史和导演访谈,收获会多点吧。呵呵。

  5. 然而那本『電影實踐理論』相當值得導演們閱讀的啊

    話說…我還真不知道柏區老先生已經出過這麼多本了
    我手邊那本『致遙遠觀者』都還沒讀完
    還有一本『為那些影子而活』都還沒開始讀
    那還有幾本英文的是…是否其中有本談萊皮耶的呢?

  6. Praxis du cinema的法文版很难买到,以前在二手书店错过一次后一直懊悔不已。今天看虎皮旧网志心血来潮再去搜索了一下,总算有一本价格便宜的了。有些人要卖50欧,今天6欧加3欧运费成交,兴奋!好书应该放在手边经常阅读。

  7. 再多问一句,这本书我知道台湾有中文译本,不知道大陆有没有。好像记得中国电影出版社的系列里有,不是太确定,有人回答一下吗,谢谢

发表回复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