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理论家中,我对阿尔伯蒂所知甚少,最近因阅读Bertrand Prévost的新书,从而读到了《论绘画》的法文全译本,2004年出版、阿尔伯蒂美学中的运动理论是最有有说服力的,尤其对于理解文艺复兴绘画来说。简而言之,我从他那里读到了一种近乎道家美学的运动理论,他认为,模特(外部世界)是永远在运动的,而绘画则是将这种运动,凝固在一个美的运动瞬间,他提出了一个现在看来也仍然很实用的绘画科学理论,比如界定运动、分解身体、定位方向(7个主要方向)等等,总的说来,他认为捕捉运动在于捕捉运动中“不动”的东西,比如小臂运动时,要捕捉肘部,上肢运动时,要捕捉肩部,等等,他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表格,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善于捕捉这个世界在运动中所不动的东西,而运动部分的位置变化,他称之为“历史”(古拉丁语:historia),是运动中的历史间隔(intevalle),因而认为绘画是将人的全部生命凝缩在一个动作中(电影完全相反,是把人的全部动作凝缩在一个生命中),有意思吧。
中文维基百科: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1404年2月14日-1472年4月25日)是文艺复兴时期在意大利的建筑师、建筑理论家、作家、诗人、哲学家、密码学家,是当时的一位通才。他被誉为是真正作为复兴时期的代表建筑师,将文艺复兴建筑的营造提高到理论高度。他著有《论建筑》,于1485年出版,是当时第一部完整的建筑理论著作,并因应谷腾堡的印刷术的帮助下,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阿尔伯蒂仿古建筑设计手法严谨纯正,他在《论建筑》这本书里面体现了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者地角度讨论了建筑的可能性,并提出应该根据欧几里德的数学原理,在圆形、方形等基本集合体制上进行合乎比例的重新组合,以找到建筑中“美的黄金分割”。他在建设Palazzo Rucellai的过程中使用了各种柱式,而这些柱子都拥有经过精心推敲的比例。而宫殿的顶部也是独创的深出檐,甚至遮住了屋顶,使得建筑的外观保持完整的方形。代表作有佛罗伦萨的鲁奇兰府邸。
想不到他搞绘画也有一套。
他搞建筑用“仿古”来形容过于简单,所谓回归罗马,还是从那个原点再次出发。看看那个Santa Maria Novella, Floren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Santa_Maria_Novella),Basilica的芯,外面设计的壳多漂亮,现代。
他绘画似乎名气不如其他大画家,但绘画理论比较有影响,他的画论似乎在国内一本西方美术文论选中收过一篇。
一个大教堂一般要盖百年以上吧,盖着盖着风格就变了。里尔的大教堂1998年才竣工,从侧面看已经非常现代了。
许多年是很正常,不过要是几百年,应该是分成几部分造,后来的设计师造新部分的时候,既要考虑跟过去统一,又要跟上时代拿出创新。很多名作也是在扩建时弄出来的。
不过我觉得早期建筑拖得长,主要应该还是钱的问题,另外早期建筑,很多时候还是靠经验摸索,所以造一半造不下去了的也有。比如哥特时期的教堂,法国的以高著称,有的太高了,盖一半塌了,就没钱再来了。
外行,随便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