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大于奖

不算大奖,也不算小奖,欧洲电影学院奖(EAC)各国轮流坐庄,这一轮于2003年12月6日在柏林举行。

这是我见过的最有趣的颁奖, 像个圈子里的大沙龙。舞台不大,一个大屏幕,下面不是观众,而是一桌一桌的酒席,电影圈里的人围坐其间,颁奖开始时好像已经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会抽烟的 人都毫不忌讳地一口一口吸着烟卷。主持人上来说话,下面还有人在碰杯。欧洲电影就是这么一个圈子,大家没必要矜持,奖一个一个地出,舞台边上有一面镜子和 一个漂亮女人,这里就是化妆间,她专门为上台颁奖的嘉宾补妆,摄像机就对准了一个一个即将上台的人如何在脸上弄来弄去。

拿奖专业户冯特里尔又得奖了,大家起立鼓掌,却不见冯特里尔本人上台,颁奖嘉宾拿着奖杯走下舞台,舞台前面有一辆白色面包车,他拉开车门,原来冯.特里尔正躺在里面带 着耳机听音乐,颁奖人摘掉他的耳机,大声说“您又获奖了!”冯特里尔看了看他,接过奖杯,又戴上耳机继续听音乐,台下一片笑声。

出席 EAC的不是没有明星,维姆·文德斯,冯特里尔,伊丽莎白·于贝尔还当场给克罗德·夏布洛尔老师朗诵了一首诗,第一句居然是“我爱您!”把大家都逗乐 了。去年是阿莫多瓦的《对她说》拿走数项奖杯,今年的德国电影《再见列宁》则成为赢家,拿走了4项奖。记者采访时,《再见列宁》的制片人突然看见桌子上 有点不伤大雅的脏东西,于是一边回答问题一边用手清理桌面,最后把那点东西都弄到了桌子下面。

与美国电影相对应,欧洲电影代表着电影的另 一极,欧洲学院奖从不搞奢华的商业作风,却总是独出心裁,就像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每年几个评委到一家老餐馆吃顿饭,顺便把获奖作品和获奖者的名字颁布, 奖金从建立起至今都是12法郎,连一本书都买不起,可这是欧洲人津津乐道的传统,一种文化姿态。

据最新统计,2004年在法国本土举行的 大小电影节居然有170个,世界各地的电影节和电影评选活动就更多,这意味着差不多每20个小时就有规模不等的开幕式或者闭幕式要在某地举行,每隔2.3 天就有一个颁奖揭晓,过去是奖少人多,现在奖也多了,所以要吸引注意力,只好多在仪式上做文章,大家愿意看封神的过程,看见一只手是怎么握紧奖杯的,可这 手是谁的已经不重要了。

2003年12月20日,已发表于《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