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窗人格

回国一年,感觉变化大,变化快,快得像《特种部队:眼镜蛇之崛起》里的高科技制服:横竖是挡不住了。高楼大厦小区街道像雨后蘑菇一样哗啦啦地长。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人们对时代的思考非常活跃,而且种种判断始终在变,迅速否定昨天,而今天又被明天迅速否定。觉得了解时代,又觉得不了解时代。这是一个发展太大太快而电压不稳的年代,甚至用不着反思,没时间反思,你发展就行了。我跟很多人聊天,聊中国,谈时代,谈理想和艺术,谈资本主义都是纸老虎,这些问题因为其实对成名没什么帮助,又买不到房子,攒不下钱,显得特别不合时宜。回国另一个感受是突然发现自己母语退化,不善交际,思想保守,墨守成规,问题浅薄,遇到不起眼的新鲜玩意就大惊小怪,毫无城府,偏见根深蒂固,考虑问题极端,思维速度减缓,身体衰老,审美能力下降,总之是“海归症候群”。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橱窗式的,把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华丽和完美放在巨大的华彩橱窗中吸引别人的目光,别人越惊讶,我们越自豪,以此证明我们富了,我们进步了,我们赢了,我们的GDP像宝马车的发动机一样,老子有核武器了,有全球破记录的焰火了,北京的房价追巴黎赶纽约了,我也配姓赵了,家里也有吴妈和小尼姑了。在一个任何事物都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世界,或者没有时间去追问实质性意义的世界,像我这样有幸被自己的祖国的发展而赋予了生活意义的年轻人,必须为了国家献出自己的一切。但我发现自己的性格弱点是“难以橱窗化”,我必须自我修改,否则要落伍,要被国家发展的幸福不断占有,我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请人吃饭上好馆子,出门办事穿名牌西装,找漂亮的女朋友,穿名牌运动鞋,坐飞机要拉好看的旅行箱,当新款手机的广告还没有下线就买一个玩玩,铃声一定要大而奇怪,要抽品牌香烟,最好是看起来像南京或者黄鹤楼那种,让孩子读每小时600元的英文课程,在同事面前美化自己的留学史。如果你把自己变成一枚活动橱窗,你就赢了,你就与时代同步了,你就拿到了创业板的入场券了,在三五年内摇身一变成为别人眼中令人羡慕的暴发户。只有橱窗人格才符合这个机会主义时代,橱窗面前人人平等,消费符号的崇拜面前,人在本质上没什么差异。

我想起加缪在二战期间给一个德国人写的信,我们身上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放任自己的本能,蔑视智慧而崇拜效率,我们杰出的美德让我们以厌倦告终,智慧使我们羞愧,我们会像那些幸运的野蛮行径,真理就唾手可得了。

牢骚完毕。我已回到法国。这个国家的发展比蜗牛还慢,而且我发现它不能给我提供过去的安全感,就是说,它仍然是陌生的,我必须与它重修旧好。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像想象的那样友好,除非你在那个社会里把自己修正得友好。整个二战期间,季羡林都在德国留学,他见过纳粹,见过纳粹如何收拾犹太人,排挤中国人,但他必须在那个环境里把自己变成一扇友好的橱窗,他在德国呆了整整11年,可以想象那是一扇多么艰难的橱窗。

4 thoughts on “橱窗人格

    1. 不是,我这次给欧盟大学委员会的一个硕士奖学金计划做访问学者,负责剪辑课,一年时间。

      我不会移民,移民我去年就不回国了。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