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影课程小结

本博客纯粹是为了更新。

6月19日:关于影评

那天上课,很多人打盹,不知道是我讲的不好,还是同学太困。为了让大家顺利通过考试,我再补充几点关于影评的问题。

第一,为什么我说影评是一种写作,就是要大家从一开始就放弃追求某种模式,不要受常规模式的影响,而追求一种自由的表达。这样,把影评看作一种写作,是把影评从各种文体的规范中解放出来。写作可以达到多高,影评就可以达到多高。写作是没有规定性的,徐霞客是写游记的,司马迁是史官,但他们写的东西都被后人誉为文学。最高的写作,本身就是作品,所以影评的最高境界是变成作品,而不是电影的附庸。影评能变成作品吗?大家读过勃兰兑斯写的《十九世纪的文学主流》吗?文学评论,但比作品还精彩。读过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吗?历史回忆,更像作品。读过波德莱尔的画论吗?评画,但写也像作品一样。影评是一种写作,意味着它的最高目标是像勃兰兑斯评文学、波德莱尔评艺术那样去评论电影。最重要的是,承载着时代的使命。

其次,从常识出发,切忌迷惑于术语和方法。什么是常识,我讲过了。让大家遵守常识,是怕大家一开始就养成那种盲目追求术语,跟随中国蹩脚的译文体文风,追求那种空泛、做作的习气。把观点落实到常识,意味着哪怕读者是学物理的,也能理解你想说的道理,把论据落实到常识,你的论述才会坚不可摧。常识是什么?是地球的重力,它不可否认,不可推翻,用这样的论据阐述的观点,就是扎实的,而不是被各种学说迷惑双眼的梦呓。学术概念最大的问题,是落实不到常识,这种概念我们不用。我们的落脚点永远是关于人性、人情、人味和人格的,就有了普遍意义,你爸你妈都能读懂你,而不是学科意义和专业意义,搞得人就看不懂你说什么。

再次,明目怡心,是方法和目的的关系。影评要明目,看得明白,要能破解视听语言的秘密,但这只是方法,不是目的,目的是怡心,一部经典电影感动人的永远是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深层意义。如果你做到了明目,但不能怡心,仍然是失败的,因为你只是说破了形式,没说破意义。如果影片只是写道理,只追求怡心,没有明目,那你的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因为你的论证没有实际材料做支撑。

再说视野与细节。大家看了一部电影,只要智商和修养到了,都能解读影片的基本意义。很多人对影片最基本意义的解读,不会相差很大。但影评文章会有高下之别,这是视野决定的,你在这个意义上理解了多少,看到了多少,阐释到多少,是视野问题。视野决定了你思考的深度和高度。但光有视野,落实在写作时,仍然不够,你的视野需要细节支撑。细节的把握,是通过电影分析训练得来的,对视听语言的理解、对情节的把握等等。你观点的每一步深入,都有对影片细节强有力的把握做为推手,你才能做到“信”。否则你自己都不信。

最后,说说良知和智慧,这是在解决了视野和细节之后,写作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可能你们现在这个年龄遇不到这个问题,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会遇到。这个东西多说无益,大家只要记住,30岁之前要有良知,40岁之后要求智慧。

6月30日:课程小结

《影视艺术美学与世界电影》这门课结束了,它是以考试的方式结束的。尽管我说过:考试是大学中所有不得不做的事情中最让人尬尴的一件,但它仍然是“不得不做”的。我希望能回到这个网站的同学,通过这个小结,深入理解考试,理解课程的意义。

首先,我要对那些每堂课都出席,仔细听讲、仔细记笔记的同学表示感谢,感谢你们对这门课的支持和喜爱,感谢你对我的支持。这是我回国任教的第一期电影课,这意味着还在实验阶段,而你们则成了我的小白鼠。我希望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你们从此对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娱乐性、最有幻觉色彩的电影,敢于发出你个人的思考和批判。通过考试的“片段分析题”,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视听语言,去分析影片的意图和价值了,而这道题是那些偷懒的同学无法在网上找到现成答案的。对于电影,如果我的课能做到一点点审美和反思的启蒙,我就满意了。

其次,一个学期下来,可能有人会觉得老师在考试前后的做法很不公正,因为你每堂课都坚持做笔记,仔细听讲,而最后我却把教案和考试范围给了所有人,包括那些你认为没有你用功、没有你热爱这门课的同学,而且,还有可能他最后的成绩会还比你高。可能还有一些同学,对于作业和答卷很认真,坚持用自己学来的知识和独立思考来完成学业,但最后发现,那些抄袭别人观点的同学分数会比你高。

老师理解你们,你们有委屈,老师向那些坚持记笔记、坚持上课,并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学业的同学致敬!

考试之所以尴尬,就在于它无法实现绝对的公正,那么,这个相对公正的考评体系,必然会产生部分相对不公正的结果。这都是你我无法避免的。既然它是“相对公正”的,就别把成绩看得太重。我明白,在大学阶段,成绩往往有着实际的功利价值,但这并不是我们在文学院学习的全部。我当年的成绩就是80多分,我的英语四级考试参加过4次,最后的就是61.5分通过的。但现在,没有人敢说我不是一个好学生。一门课的成绩不理想,代表不了什么。你如果真的有收获,那绝对不是分数所能衡量的。而且我们的班级规模太大,我无法对每个同学的态度和能力有深入的了解。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学到了东西。还记得很多老功夫片或者武侠小说中,有许多武功很高的偏执狂,非要到少林或者武当找谁谁比武吗?如果你把考试看得太重,岂不是跟这些把成败看得太重的人相似了吗?

我想解释的是,之所以要把课件给大家,是怕很多坐在后排的同学看不到屏幕,之所以给大家一个考试范围,是为了让那些为了学分不得不选择本课、又对本课内容实在没有兴趣的同学不挂科。或许同情和理解,会伤害别人,事实确实如此。

最后,考试成绩出来了,有人高兴,有人失望,这都是生命中的插曲,主旋律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首先,很多作文很棒的同学,卷面成绩不好,他们输在简答题上。简单题,众所周知,是保证同学不挂科的,但却变成很多好同学的绊脚石。很多人把审题有错误,答非所问,比如把“运动镜头的基本类型”,回答成“运动知觉产生的情况”,有的同学把黑色电影的美学来源,回答成黑色电影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了,还有好莱坞喜剧的基本类型,这个上课的同学都有印象,但有的同学回答成滑稽喜剧的特点。以此类推,在运动镜头的基本类型中,很多同学忘记了最后还有一种对以上各种镜头的综合运用,等等,这都是马虎造成的错误,我觉得很多感觉分数不理想的同学应该注意的是这些东西,为什么你会百密一疏?你是否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认识到这个错误,比那些题的标准答案更重要,因为小毛病可能会影响你的所有成绩,甚至你的人生成绩。我认为这才是重要的,其余的答案啊,分数高低啊,给谁分高,给谁分少,都不重要。

此外,那些上网搜索别人观点来应付考试的同学,你们要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侥幸和投机取巧,能欺骗别人,但欺骗不了你,你在学问和功课上,仍然不如其他人。即使你侥幸成功了,你可能在很多方面输给了别人,比如胸怀和诚实,这些东西在多少年后会回来找你的。但我们也不该盲目否定这样的人,不要用侥幸成功的人美化自己的弱点,如果他成了,这件事可能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一般来说,平时不努力的人,在期末就要更紧张,他更看重考试,所以他要求自己准备的更充分、答题更小心,对于那些始终有良好学习态度的同学来说,就意味着,我每天都努力,但在最后的一刻仍然不能粗心大意,很可能是你的小小优越感,让你输给了那些投机讨巧的同学。你们将来会发现,始终有人是因为投机取巧而成功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

好在,我们这个课程只是一门选修课,成绩仅仅是一个参考,而一个人的学品、人品是没有考试的,如果有,那些好学、用功而诚实的人将是满分。

最后,如果大家对这门课的东西还有兴趣,或者想跟老师交流,这个网站始终开着,随时跟大家交流。祝大家在新学期有更多的收获,把大学时光用在刀刃上!

28 thoughts on “影视影课程小结

      1. 也有计划准备回国,但是正如你所写的,越发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淘汰了;所以还是有些犹豫。很多人说欧洲的生活比较适合养老,其实还是像你我这类人心中固有的那种“劣根性”不适合橱窗生活罢了……

        法国安静,Luc来了一趟丹麦,他知道丹麦更安静……

        1. 旭彬,我那是发牢骚,酸性在起作用。你如果做好了准备,时机也成熟了,想回国就回国,没什么犹豫的。欧洲这地方不适合我们发展,适合做点学问,旅游和养老。
          所谓的不适应,其实是被动的,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说,怎么做了,交际规则变了,但这不构成问题,因为大家还是中国人么。

  1. 目前学着新闻和文化研究,想学电影,求师无门。
    如果能上老师的课该多好。……

    李老师可否推荐些书目呢?
    很希望可以看到您的课件。

    merci beaucoup!

  2. 有这样博学多识、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老师,同学们该多幸福啊,虎皮是一个真热爱电影、真为学生着想的老师,我咋从来没遇到过呢,哈哈。我相信一位好老师、一堂课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1. 快别这么说,这些话让我很不安,我只是尝试做一个大学教员而已,呵呵。我从未把个人博客告诉过学生,甚至同事,我还是希望博客能单纯一点。所以学生看不到我在博客上写的东西。以上这两篇是我在课程网站上专门给他们写的。

  3. 看到虎皮先生的影评,说实在的,只能骗骗学生。你真应该谦虚一点。你到处骂别人,自己水平真的是拉大旗做虎皮哇!反省一下自己吧,对法国电影懂得多少,对欧洲电影懂得多少,对世界电影懂得多少,不要误人子弟。在法国又怎么样?再去看一百部电影,再发言吧!

  4. 老师,关于那个上课,我建议您能不能提前先说一下下周的电影,我们提前看了。
    你就能够上课讲点基础知识外加结合影片作针对性分析。个人觉得这样在时间的
    利用上会更加有效,课堂节奏也能相对张弛有度些

    1. 你好,感谢你的意见,我下节课问问同学们是否也赞同这种方法,如果大家觉得可行,我们就尽量利用课堂时间多讲点内容。我主要是觉得课堂放映或者说集中放映的效果好,大家都比较集中注意力,而且与影院放映的感觉比较接近,如果回去自己看,可能大家就什么情况都有了,而且小屏幕跟大屏幕效果会差很多。

  5. 因为老师你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提到本学期可能会淡化对基础知识的集中讲解,所以一度以为老师是要实行案例教学,所以觉得提前看,先增加对影片的熟悉程度或许会有助于大家对片子的理解!但是听了上节课感觉老师安排的也很不错,终于不太困了!

    1. 同学的电影底子太薄,所以课程设置与大家的期待有点区别。这个需要我们慢慢调整,不能总是我适应大家,大家也应该慢慢适应教学。

  6. 过多技术分析的植入很渴能就消解了最初观影的乐趣,总觉得有天会陷入“硬性肢解”的尴尬,
    或许这跟自己关注电影的时间不长有关,在你们,大概已成了潜移默化的感知与愉悦把!

    1. 当你踏入这个课堂的时候,你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观众了,你是一个专业学生,将来或许会从事电影制作、电影评论、电影理论……你不仅仅要享受电影、欣赏电影,你还需要了解电影的运作机制,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1. magasa,目前来看,我的学生毕业后都是要到初高中做语文教师的,而且是国家规定必须做老师的师范生,这就为教学制造了很多矛盾,师范大学毕竟不是职业院校,我的授课方式可能更适合影视编导、电影学专业的学生听。

        不过,学生里还是有许多人对电影非常感兴趣的,而且悟性比较好,我争取做到把自己的精华教给他们。

        1. 选修课对于本科教育来说,应该是一个兴趣的培养,与知识面的拓展。
          但是现在的本科生大多以能拿到较高学分为准则来选择自己的选修课,
          当然还有些可能对电影有兴趣,但是对于课堂授课的方式又极不适应,
          况且虎皮在师范大学任教,如果此学校此前并没有一定的艺术氛围,那
          么过于专业的知识会让感兴趣但知识储备不够的学生望而却步。慢慢的
          引导很重要,但扭转一种观念是很难的,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虎皮可能
          要费劲搞咯。如果只是随便讲讲课,那就不得不习惯学生睡觉,这没有
          办法,枯燥的理论总是与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格格不入的。

        2. 我觉得一方面应该照顾学生,适应他们,另一方面也不应该照顾,我认识一位老师,上课从来不管学生,直接讲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学生感觉跟不上了,自然就去学了。

          大学教育是这样的,你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但你不要期待百分之百的学生都成材,每年有那么几个学生实现了你的愿望,就可以满足了。但如果因为只能教出几个学生就不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是完全不对的。

          三尺讲台,是老师必须把守的最后阵地。

  7. 我老板不喜欢教书,因为他觉得现在学校里学生的权力大了,对老师的影响越来越大,教书不再是教书,变成哄孩子了。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