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克·贝松现象

吕克·贝松筹资10亿欧元,要在巴黎附近一间废弃的化学工厂上兴建法国最大的电影拍摄基地,法国的“好莱坞”,这个计划居然被巴黎市政府批准了。法国现有 的电影厂十几个,哪个都亏本,法国每年出品的100多部电影中,“作者电影”占去大部分,这些小成本电影几乎都取实景拍摄以节省经费,很少有人在摄影棚里 拍电影,大家都期待吕克.贝松再一次创造法国电影的商业奇迹。

1982 年,贝松的处女作《最后的战斗》一鸣惊人,之后的《地下铁》和《深蓝》也都深受好评,后来,贝松变成了“贝松现象”,他想做“法国的斯庇尔伯格”,《杀手 里昂》和《第五元素》的票房都不亚于美国商业大片,接下来,法国票房榜上的好电影几乎都有贝松的名字,《的士速逮》系列,《狼族盟约》、《企业战士》和 《芳芳郁金香》,“作者电影导演的主流化”,打破了法国电影积习已久的沉闷作风,改变了国家和电视台投资的商业恶性循环,直面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势头。

贝松之后的很多法国青年导演都寻路而来,卡索维茨拍了三部好戏拿了一个大奖之后,1999年以小成本悬疑片《暗流》打入世界主流商业片市场,美国纽约大学毕 业的克拉皮什回国后拍出了《人人都找自己的猫》和《西班牙旅馆》,后者拿到了法国本土年度票房冠军,“剧团喜剧”明星阿兰.查巴特演了一大串角色之后, 1998年拍摄处女作《好狗迪迪》,该片迅速改变了法国喜剧偷乖卖巧的低俗作风,之后的《女王任务》和今年的石器时代喜剧《森林鲁滨逊》更是直追美国电影 的票房。总结90年代法国电影,贝松绝对是个代表性的人物,他顶住了批评界近10年的非议,用他的选择吸引一批电影人把智商用在赚钱上。

情人节这天,法国院线里好莱坞的辉煌不见,在热映大厅里的是三部法国“大片”:由吕克·贝松监制、编剧、奥利维.达昂导演的《暗流II》;1997年以处女 作《太保密码》而成名的鬼才导演让·古南(Jan Kounan)与文桑·卡塞尔(Vincent Cassel)合作的第二部长片《布鲁贝里》(Bleuberry),该片根据60年代的著名漫画改编,在墨西哥全境拍摄2年,在各大杂 志上抢尽风头;再就是阿兰·查巴(Alain Chabat)的“盛装喜剧”《森林鲁滨逊》,今年加上让-皮埃尔·热奈(Jean-Pierre Jeunet)继《天使艾米莉》之后的新片《漫长的婚约周末》,2004的法 国商业电影会有些作为。90年代以来,好莱坞大制作席卷法国票房,大浪淘沙,乌里、布瓦尔、吉迪等一代老导演纷纷推出历史舞台,直到1999年前后,法国 商业电影开始重拾昔日辉煌。

1959年,路易·马勒的电影《地铁中的扎奇》里演到巴黎的大塞车,皮埃尔感叹地写道“这是一股新浪潮!”这句话如今要反过来说,“这是一股新浪潮!”她略带嘲讽,顶着争议,却走上了舞台。

2004年1月14日,已发表于《南方都市报》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