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赞九十年

电影维基上的几个师弟师妹曾讨论过我在豆瓣的头像,说很帅。很遗憾,这个很帅的人不是我,是巴赞。我在测试头像时,随手把当时作为博客图片的巴赞照片传了上去。2008年是安德烈·巴赞诞辰90周年,有幸应约参加《当代电影》杂志的90周年纪念专题的翻译工作,参与这次专题的有许多前辈,我非常荣幸翻译了安德烈·巴赞1956年(他逝世2年前)撰写的一篇长片文章《论作者论》(De la politique des auteurs)。我感谢《当代电影》杂志能给我的这个机会,表达对巴赞的敬意,因为巴赞是我最敬佩热爱的影评人。

巴赞这篇《论作者论》,是对1951-1956年间发生在《电影手册》和其他几家杂志上的“作者论”争论的总结文章,是研究“作者论”问题必读篇目。巴赞对自己的学生、手册派批评家们(特吕弗、里维特、罗麦尔)并非毫无条件地袒护,也不妄自否认他们在这场批评运动中创造的成绩,而想从更深的美学层面和辨证观点来总结这场争论中合理的部分。翻译时,我尽量尊重巴赞特有的文风和句式。应该说巴赞的文章很难翻译,他用词很讲究,而且说理比较委婉,不是大开大合、开门见山的风格,巴赞的理论视野开阔,这一点读《电影是什么》你就感觉得到,喜欢以古讽今,喜欢把电影的问题变成一般性的美学问题来讨论。而且巴赞的文章都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迎合当时的问题,我尽力维护这位批评家的原貌,断不敢草率。所以文章读起来,可能不像现在的文章那样通畅,但我发誓,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译稿发出后,单万里老师和张红军老师来信讨论、校改了几篇纪念文章中多处微小细节,可谓无微不至,最后得出结论:对得起巴赞了!

专题刊发在《当代电影》4月号上,现在到书店可以找到,专题详细内容请参见单万里老师博客介绍,这里有两篇导言性文章,你可以提前阅读。 我还是过去在博客上说过的那句话,巴赞虽然不是概念上讲的理论家,但他的理论是不死的,现在,随便到法国书店,拿起一本电影理论和批评的书,翻一翻脚注和书目,就能找到这个人的名字,而同时代的许多“批评家”,在今天则无法达到这种“持久的重视”。巴赞不是神,但罕见有一些影评,生命力可以持续50年依然被人们争相阅读。而且到现在,也很难发现巴赞当年的观点有什么问题。而我们今天写的影评,发表在报纸上的短文,还是杂志上的长文,能保鲜30年就相当不错了。这就是巴赞值得研究的地方。

15 thoughts on “巴赞九十年

  1. 有阵子没买《当代电影》了,就冲着这期巴赞的专题才买的,好看啊
    和虎皮兄有同感,巴赞是百读不厌的,只是国内有价值的资料太少,几卷本的巴赞影评集也许不会有人翻译了
    单老师的《特吕弗传》也快面世了吧,都好几年了……

  2. 电影手册今年专加了纪念巴赞月专栏,前两期那篇巴赞写的>感觉还不算太难懂而且不长,不过对cinephile的讨论来说相当的有用。大哥啥时有空翻一个吧,也算为不会法语的朋友铺铺路么

  3. “文章读起来,可能不像现在的文章那样通畅,但我发誓,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成的。”
    我喜欢这句。

  4. to 小弟甲,请问你看到的这个专栏在第几期?我很感兴趣。另外,单书名号里的内容不显示。

    to 小月,现在网络上有一些文章翻译,可称为“戏译”,所谓“戏译”不是说译得不认真,而是用许多新词来翻译,以让文章显得亲切、好理解,翻译巴赞,我是万万不敢戏译的,网络上流传交流尚可,对文献积累类的严肃杂志,恐怕“宁涩不戏”了,呵呵。

  5. 哦,原来是这样 。印象中应该是今年二月或三的那期,题目是comment présenter un film? 他陈述的方式很浅显不过也相当的problèmatique。 还有一篇是巴赞谈法国电视,都不长,两页左右

  6. 你给的链接看到了,谢谢。最近在看崔君衍老师翻译的《电影是什么》,也想等看完后再找丹麦文的书来看看。估计今年丹麦电影界也有有些纪念活动。

  7. “作者论”更像是一种倾向,比方说四百下就是这种倾向性的一次高标准的权势,可是这只是一种倾向,就像所谓的中国作家电影第一炮的一样,这种倾向性越来越不能被”作者”来决定.
    更重要的是巴赞九十年了,还在向我们提出问题,问的我们无以言对窘迫不已.

  8. 最近写GRE的issue练到一篇文章说“是艺术家,而不是评论家,为社会创造了持续的价值”,立刻就想到了巴赞,呵呵。借用一下你这的图片~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