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的幼稚化

论文写完了,上网发点牢骚,说中国影评人对当代艺术无知,招来一点误会。老晃写信说:你说的影评人是不是我啊?估计他读完这篇日志,就知道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他怎么会不知道赵半狄。我说的不是哪个人,而是一种现象。影评人可以不了解赵半狄和他的作品,也没义务替他辩护,我想说中国影评的幼稚化,导致对文化现象没有什么穿透力,艺术界对影评界的反应完全都可以忽略不计。我不是很喜欢赵半狄,但坦率的讲,中国影评人里能跟他对话的人也实在太少了,不是说没“资格”对话,而是说,能跟艺术家说到一块去的影评人太少了。中国的影评太幼稚,话语太无力。

影评幼稚化是我很早就想说的事。看看Mtime的兴起和西祠后窗的没落,就很清楚了。曾几何时,后窗流行那种高深莫测的成年影评(很多同志看到这都笑了,说不就是你自己么?是啊!)。渐渐的,装腔作势的文章只能赢得尊重,产生不了任何交流,而且很多人借助术语自我伪装,于是幼齿化的影评流行起来。尤其是电影纸媒体,极力推崇和鼓吹这种幼稚文风,撒娇的,怄气的,梦呓的,矫情的,自我感伤的。你要是真的是小孩,写这个没什么,很多写手都40来岁了,孩子都打酱油了,还为了写这种幼稚文体在写作时进行自我幼稚化,读起来特虚伪,有意思么?

就是这种哄孩子玩的东西,一流行就是好几年。似乎一个编辑约不到这种写手就非常失败。很多导演也跟着自我幼稚化,在大众面前表演,挺做作的。国内很多艺术家、作家也都是影迷,但我打赌,他们从来不读影评。曾经跟一个小说家聊到这点,他说,影评都是写给小孩儿看的,适合35岁以上人阅读的影评根本没有。

我要说的就是这个现象,我记得好几年前就在博客上说过“奶嘴文化”,为什么要说出来呢?就像我去年说的”和谐版“现象,这种话题不说就烂肚子了。科研单位搞课题不可能说做”关于影评幼稚化的成因分析“吧,写博士论文,导师也不能同意写这个东西,至于电影纸媒体就更不用说了,它们是能做“中国影评幼稚化分析报告”这种专题的杂志么?我觉得应该有人说说这些现象。这种东西也只能在网上说说。

不是说少年人不能写影评,而是说要诚实面对自己的心态。不是说不能写感情,而是说媒体不要鼓吹滥情。成年人的和未成年人的话语搭配一下,别认为你的读者都是孩子,你就写酸奶式的东西。可能我在国外生活,看到的东西不全面,但互联网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看看马日拉时代的Mtime的博客都在推荐什么文章,再看看今天Mtime都在推荐什么文章。过去我挺喜欢读一些不是专门写影评的人写的文章,比如搞艺术的、写诗的人,他们写的不是很完整,但读起来很有差异感和距离感,看待电影的方式不一样,让人很有对话的愿望。可是渐渐的,他们都不写了,把大笔的带宽让给了标题党和伪幼稚化。

有的时候,我也愿意读一些学生写的东西,里面有一种纯度,但现在你会发现这种纯度特别不纯,因为都是30多岁的老写手写的。还真没有那种影评人,说人们批倒了他,就能消灭一种现象,因为影评圈是这么个圈,大家都跟着掺和,但没人愿意负责。左边伺候老爷,右边伺候财主,都急功近利地消耗这点财富。

中国影评界就是个树不起来的“界”,没有能拍得响桌子的人,因为它假,空,没人愿意说负责的话,避重就轻,批评没有个批评的样子,表扬没有表扬的态度。而很多想学习写影评的人,都在跟风玩幼稚,文章写的越来越格式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格式,但所有人都一个格式,就是问题。

我不是想鼓吹那种云山雾罩,很多人背后说我云山雾罩,我只好说没办法,这就是很真实的我。我可能写不了影评,因为不招人喜欢,但这也挺好的,用我平时跟人说话的方式写东西,有人读就好。所以我可以放点厥词,指指点点,影评圈貌似繁荣,其实死水一潭,没有真正的刺激,没有真正的批评,没有真正的争论,没有真正的交锋。

17 thoughts on “影评的幼稚化

  1. 以前的影评也不是写给没什么系统训练的路人的,现在跳着脚要看影评的人多了才出来这么一堆写所谓影评的,就跟股评似的,炒股的人多了股评的也就开始变质了。现在的情况是有多少中文博客就有多少影评人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观后感这一块能从影评这一块刨出去。

    “有的时候,我也愿意读一些学生写的东西,里面有一种纯度”那也不是纯,人也不是自我伤感,人是在用残雪话讲“极度的自我控制下爆发才华”。把自己能达到的最矫情的境界条理清楚的展示一下,就跟石崇斗富似的,有种异样的满足。我这么说也是“,不惮用最大恶意去怀疑、去猜测”也没准人就是已经自我催眠了呢。

  2. 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个所谓的“影评界”。因为影评算是电影产业链的一环吧?中国哪里有电影产业链啊?
    网络上的影评,大部分都是那种可以不负责任胡说的,自然没有严肃性。传统媒体上能看到的,基本都是网络影评的延伸。而且由于利益集团的影响,媒体影评是很难做到客观的——因为它们从本质上还是被当成了一种广告。

  3. 虎皮看到的幼稚话也能说明国内网民大部分目前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和水平。就我了解的,更多的人之所以会去看影评不是为了把一些条理理清,而是和看trailer的目的差不多

  4. 说得现象一点不假,可问题真的是中国没有“影评界”,也根本没有所谓的“影评人”。谁都是影评人,看完电影发点议论,这不就完了?
    对商业化生存的杂志来说,其实责任不在他们,怎么能卖就怎么办,关键在于国家体制内的严肃的影评根本无踪迹可寻,看看国内那些专业的学者们的“影评”吧……
    我宁可去看孩子们的、影迷的文字!

  5. 有争议了? 善意的探讨也行啊。 在我看来,影评幼稚化与影评娱乐化,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这和文学一样,如今人们用什么心态来看待了,如何界定影评和观后感,就同如何区分文学和网络文字一样,很模糊呀。

    虎皮所说的现象,我也有体会,每天能看的电影网站,页面就那几个,受不了幼稚和娱乐,还不如直接看博客。可影评人在博客上写得,也不能都算影评吧。

  6. 很好理解,你所谓的那些“影评人”(是你自己执意要把他们认定为影评人)不是想鼓吹那种云山雾罩,你要背后说他们云山雾罩,他们只好说没办法,这就是很真实的他们。他们可能写不了影评,因为不招人喜欢,但这也挺好的,用他们平时跟人说话的方式写东西,有人读就好。所以他们可以放点厥词,指指点点,影评圈貌似繁荣,其实死水一潭,没有真正的刺激,没有真正的批评,没有真正的争论,没有真正的交锋。

    总不不能堵住别人的嘴,不让说话吧?

  7. 李洋兄回国做份《电影手册》样的杂志吧;中国电影现在需要一份有深度和品味的杂志来引导影迷成熟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