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的浴室

第一次遇到埃曼努尔,是带《看电影》的老柯去《电影手册》杂志社谈合作的事。那时正是戛纳电影节刚结束,《电影手册》杂志全班人马(其实就几个人)正在紧张地杂志清样。付东引我们上二楼,偌大的《电影手册》杂志,连出版社带杂志社,总共加在一起办公面积也不到120平米。到二楼楼梯口的一张桌子前,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站了起来,这个人很干净、腼腆,像个刚入学的Master学生,付东说,“这位是埃曼努尔·布尔多,我们的编辑部主任”。我们握手。给老柯介绍一下,我说,“我们同学经常谈到你的文章”。这不是客套,我在学校的Master学生的影片分析课,课后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出去喝杯咖啡,聊一些最近的电影话题,当然包括电影人、影评人和学者之间的恩怨是非。我认识的几个小愤青,他们都有不甩的影评人,有人不喜欢付东,有人喜欢若埃尔·马格尼(Joël Magny),有人不喜欢米歇尔·西蒙,但大家对埃曼努尔·布尔多评价都不错。埃曼努尔可能是目前《电影手册》杂志干活最多的一个,因为他辈分小,正值做事业的好时候,是《电影手册》最有前途的青年影评人。

我虽然关注《电影手册》,但说实话,在电影研究领域,《电影手册》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具参考性的référence,所以除了评论中国电影、法国电影的文章,我很少细读。应该说今天《电影手册》文风不那么踏实,或曰《电影手册》从来也不追求四平八稳的行文风格,也有一些文章有文法空泛、观点晦涩,也有一些文章特别engagé,被摸不去的意识形态薄膜包裹着。埃马努尔·布尔多的文章我读的不多,但读过几篇,感觉与我的观点颇为相似,比如他主持的“影海淘金”式的le cinéma retrouvé栏目,经常选择一些被历史忽略的有价值的影片,其选择与我的喜好特别相似,可能我辈青年有着同样的发现老电影的乐趣,而主编付东这样阅片无数的人,则主要写杂志的社论和重大电影话题吧。当然,付东的文章我也非常喜欢,尤其是他写的《法国当代电影史》,不能说字字珠玑,但对许多导演的分析,字短意长,让我在学习法国电影史方面得益良多。

埃曼努尔还有一个特点,尽管他对继承了电影手册坚守的“作者电影”价值传统,比如他对威尔斯、对雷乃、对戈达尔的热衷,但他对新的电影现象、电影风格有着青年人的敏锐和包容,比如对《伯恩的身份III》、西班牙恐怖片《Rec》和《黑暗骑士》这种携带着可贵信息的商业电影,也敢于大胆立题,让这个老牌杂志不至于显得过于保守。

我一直没时间译他的文章,但我现在可以转载一篇徐枫老师翻译他的文章《丹尼尔的浴室》,对《伯恩的身份iii》的简评,这篇简评没有完全展示这个影评人的全部能力和知识,但我们可大致了解一下他的价值轮廓。

 

丹尼尔的浴室

埃曼努尔·布尔多(Emmanuel Burdeau)

翻译:徐枫,校对:刘焰

 

杰森·波恩获知了他自己的真实姓名(大卫·魏伯),甚至他的出生日期。他的状况好转了:《复仇在即》有力地收结了5年前开始的三部曲。对于由马特·达蒙毫不造作地塑造的这位间谍来说,时间似乎终于赢得了喘息之机。受益于此,我们得以作个小结:2002年的某一天,当一个已无生息的人在马赛的公海被救起之后,在动作电影中发生了什么?

我们还记得这个青年的失忆症,它是一个类型自零点重新开始的标记。忍辱偷生的时代结束了。他终于可以在曼哈顿的街道上肆无忌惮地逆行;他从碎石路跳到中央公园的草坪上,只为了印证城市藩篱的存在;透过挡风玻璃,他窥见丛林和海洋的痕迹,那是另一个世界的承诺:古老而年轻,天空辽阔。有一个时期,最优秀的动作片借着愤怒和有条不紊的步骤,实现了既物质化又乌托邦化的视觉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冷战的终结和所有隔离墙的倒塌,这扇大门历史关上了。当然,还有九一一”—整体视野中最后一项引人注目的大事件。

《记忆在即》是在这一语境中来到的。时间的普遍存在受到质疑。《骇客帝国》和《不可消灭》早已经泄露天机:在星球表面上来去自如的超级英雄其实没有任何权力,他飞过的只是虚无而已。如同这两部影片已经开始作的一样,我们必须转向另一方面、即躯体的震惊。就象尼奥和大卫·杜恩一样,杰森·波恩对于自己的身份一无所知,但让他自己吃惊的是,他会煮咖啡、打水手的结,会讲弗拉芒坦语、法语和德语,甚至长于拳脚。

从身体的外在性来看,动作的自动性证明亚洲的动作片要比美国的动作片更优秀。这同时说明,在一个政治上动荡不安的时期,英雄主义丧失了它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记忆在即》将波恩和绊脚石计划中的其他机械杀手进行了比较,后者为来自不同国家的雇佣杀手。正因如此,间谍波恩才能和流浪的玛丽结成团队,后者是德国经济腾飞的被淘汰者:不乏诗意地,他对她的迟钝正好与她对他的迟钝相得益彰。

2004年,当保罗·格林格拉斯接手东格·里曼执导第二集时,已经是另一种状况了。波恩不能永远震惊于他的勇武,必须换掉肩上的枪,去重新发现世界。如果说《死亡在即》的剧情从印度果阿到纳不勒斯、从柏林和莫斯科,它并不是要再一次地陶醉于全球化缩短了距离这一事实,而是在上一部影片苏醒的躯体上,借助空间进一步唤醒他。在莫斯科,惊心动魄的汽车追逐在一节隧道里结束,汽车在出口前道路岔口的墙壁上被撞得扭曲变形。行动的意义被颠覆:他们撞在了墙壁上,并没能穿墙而过。波恩和其他人将从一个大陆越向另一个大陆,为了寻找这个宇宙中最后一片净土而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并试图以不容质疑的方式,拯救一个世界未变的稳定性。话说回来,《虎胆龙威4》刚给了我们一个有趣的实例,它的信息技术不具任的何意义,但在另一方面,却重新给老约翰·麦克兰以活力。

是这一个再次强化真实的运动推导出了《复仇在即》。波恩从莫斯科向土伦、巴黎、伦敦、马德里、丹吉尔不断奔逐……一次新的追逐发生在这最后一座城市,更令人着迷的是一段在小街、屋檐、阳台之间的奔跑它达到了徐克的程度通过两个身体的沙沙声,在一间浴室内,在向所有方向扭动的棉布与浴巾中间。动作不断陷于紧缩,分毫毕现。为了真正理解影片如何达到这一步,必须在保罗·格林格拉斯两部波恩之间的一部影片上作个停顿,这个停顿颇为滑稽就是令人既尴尬又激情昂然的《93号航班》。九一一完全证明了总体可见性的终结。飞机毫不犹豫地攻向双塔:影片的关键在于全景监控和黑洞之间的关系之间。前者完全失效,多座监控中心的技师对于盘旋的飞机中发生的一切束手无策。因此,宁可前往事件发生的现场,即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被围困的空间、盲目的飞机幸亏乘客阻止,飞机才得以远离白宫,在宾西法尼亚洲一个邻近杉克维尔的场地坠毁。

 

《复仇在即》重现了一个无力的官方机构组织(在中央情报局纽约办公楼的一个充满了电脑和屏幕的房间里)和一个袖珍剧场。我们想起了丹吉尔的那间浴室,还有滑铁卢伦敦式火车站里黑压压人群(精彩的场景),它人头攒动的通道、楼梯间等等。格林格拉斯的方法适合这些幽闭的场景:他对于真实的时间、对纪录片稍带神经质的模仿有一种激情,他的摄影机随意地扫过人群,兴趣盎然地调动每一个合旋,图象、音乐都是如此,每一个鼓点钹节里都隐藏悬念。

 

有人或许要责难他的混搅,通常不善于拍动作片的导演都有这个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将其视为这一类型电影的发展并找出这种混搅的缘由。今天,动作无法与一个业已存在的地点剥离,它试图创造空间存在。事实上,动作本身无法确认世界的坚固性:它通过在窗玻璃、面孔、衣服、安全带中的冲撞唤醒这种坚固性……本该平滑的漆布上却千褶百皱。眩目的视觉效果因此不再是作品的中心。这部作品通过双重虚无呈现了意义的缺失:荒漠全球化,控制已经死亡。

 

 

《复仇在即:波恩的最后通碟》

美国,2007

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

编剧:托尼·吉尔罗瑞,乔治·诺尔菲

改编自罗伯特·鲁德伦的小说

演员:马特·达蒙,朱丽亚·斯蒂尔斯, 大卫·斯塔赛恩,罗伯特·芬尼, ·阿伦,斯克特·格伦

摄影:奥里弗·伍德

音乐:约翰·波威尔

美工:彼得·魏恩汉姆

剪辑:克里斯托弗·鲁斯,ACF

制片人:弗兰克·马沙,帕特里克·克鲁雷, 保罗·L·桑德伯格

制作:肯尼迪/马沙

发行:派拉蒙

片长:1小时56

上映:912

 

 

4 thoughts on “丹尼尔的浴室

  1. 很好的文章。电影手册中文网页也登过
    还有些别的翻译文章http://www.cahiersducinema.com/site.php3

  2. Pingback: 286音乐影视博
  3. 前几天在蓬皮杜看王兵新片《无名者》的片断刚好坐emmanuel burdeau旁边,确实是比想象中的年轻很多。我也觉得在现在的手册里就他和另外一两个影片人的文章还可以读读。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