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词滥调

读一些院校的电影理论书,发现不但是法国,就连中国也没有人讲被波德维尔称为“陈词滥调”的东西了。为什么?难道就因为那是一套被现代电影所唾弃的好莱坞俗套和惯例?因为是陈词滥调和片场规则,所以就没有给学生讲的必要么?

我的观点跟这些人相反,我觉得周传基批评乌拉圭学者那本《电影的语法》也是有失偏颇的。产生自理论的风格反而需要我们警惕,而来自于实践总结的经验,背后总是隐藏着深层原因。我觉得不妨研究一下这些陈词滥调背后的深层原因。

比如人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不见得所有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道理,也不见得明白这种惯例形成的内在根据。吴思远说大陆导演80%不会拍商业电影,可能与我们很少讲述陈词滥调有关。

以下段落摘自Talich博客,还不知道具体的援引出处,但已经为我们研究陈词滥调提供了很多根据:

接吻的时候,你习惯向哪侧偏头?

据调查,世界上绝大部分人习惯向右侧偏,即使是左撇子。

这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因为还在娘胎里的胚胎,在 12 周的时候已经开始向右侧偏头,并开始使用右手。

这不仅仅在人。

鱼在正面遇到危险时会习惯于向右侧转向。兔子也是如此。

习惯向左侧转的兔子被发现免疫系统要弱一些。

这有啥意思呢?

这就是为啥超市的入口在右侧,而新货也上在入口的右侧。因为大家习惯进门右转。

而电影院里,左侧的空座位通常要比右侧多一些。

当你失去自控,比如陷入沉思或者遐想时,你的头往往会不自觉的往右侧偏,直到想明白后如梦方醒为止。

据调查,向右侧微偏 15 度的脸最能传达个人情感。而向左侧偏露出右脸则最漂亮(即使是同样的照片左右翻转)。

14 thoughts on “陈词滥调

  1. 我觉得啊,与其说是陈词滥调,不如说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创新。我们学什么都需要基础,或许这就是大旗你说的陈词滥调。我一直对这个词挺反感的。因为这样就好像把前人的理论全部给否定一样。既然我们还是要前进的,就不能不要基础,之后基础够扎实,我们才能从中创新啊。古代很多的大家都是在四书五经的基础上研究自己的学说,西方的为人也一样啊~
    所以啊,我觉得换一个词会更好……

    1. 陈词滥调是波得威尔说的,而且他的风格论没有仔细分析好莱坞叙事传统在视听语言上模式。博古通今么,不知道过去的惯例和规则,又怎么看得出创新呢。

  2. 虎皮说的这个问题很对。不学传统就不懂反传统。
    好莱坞的规矩套子也是一步步总结整理出来的,是有其规律的。
    世界上的导演不都是黑泽明库布里克,就像建筑师不都是柯布密斯一样。

  3. 好莱坞的一套法则很多是非常符合观众认知心理的,不能说滥用的东西就一定是不值得信任的,就像左右问题,就是符合人的心理预期。

  4. 其实我想说的是 电影没有一定之规,象你说的三镜头法等等只是好莱坞的拍法,电影既然是摹仿人的视听感知经验的,那就不会有各种陈规,要自己去探索的。就像有好莱坞的剪辑,但是也有苏联的蒙太奇、法、意、日的各自剪辑风格,他们都突破了好莱坞传统的剪辑风格。

    1. 所以我说,如果你不给学生讲好莱坞的剪辑,又怎么讲欧洲电影剪辑是如何突破好莱坞的呢?你不讲加法,又怎么讲乘法呢?但话说回来,欧洲很多导演的剪辑是“去人性化”的,他们完全是与视听知觉的习惯和惯性是相反的。

  5. 我不清楚周老师具体是怎么批“电影的语法”的,我只记得他说“电影没有语法”——这是观念问题多于实际问题。
    另外,他教的基本功,不正好就是好莱坞研究人的“陈词滥调”——比如《巴顿》,他不排斥好莱坞相反他研究最深的恐怕还是好莱坞,举的影片例子有一半来自好莱坞。周传基的学生(学得好的那部分)其实最懂的就应该是所谓的“陈词滥调”,只是爱不爱用的随个人喜好了。

  6. 云中,不知道这样理解你的话对不对——周老师强调的“陈词滥调”即是例如:纵深空间,声音空间(同期录音)、运动等。周老师批好莱坞,一是因为批它的封闭空间观念,还有它的意识形态。还有,世界公认,好莱坞的娱乐片是最好的,而其中的很多是要学习的,比如您提的《巴顿》的“汽车拐弯”等等。

    我想不用奇怪周老师批那本书,电影是没有语法的。电影是记录,记录生活,而生活怎么会有语法呢??同一个动作,一个人一个样。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