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恺撒奖2

1992年,《日出前让悲伤终结》(Tous les matins du monde)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有雅克·里维特的《不羁的美女》(La belle noiseuse)、贝特朗·布里耶的《感谢生活》(Merci la Vie)和莫里斯·皮亚拉的《梵高》,几乎哪一部做恺撒奖最佳影片,都不会侮辱这个奖的历史,可惜的是最后只能有一部获奖。几乎没有一部法国电影史的书会仔细评论《感谢生活》,因为布里耶的片子实在太多了,而且彼此又那么接近,但这部片子的怪诞风格、叙述手段把布里耶那种依靠表演和对白的喜剧推向了某种电影化的极致,这才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电影”。 1993年,《疯狂夜》获得了最佳影片奖,这个奖是对导演身患绝症仍坚持工作、并用最大的坦诚和热情去警示别人的鼓励,恺撒奖历史上的精神鼓励奖,恺撒奖最像奥斯卡的一次,它可以为了创造神话而忽视品质。当年入围的影片还有后来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印度支那》(Indochine)和克洛德·索泰指导艾曼纽而·贝阿的《冬日之心》(Un coeur en hiver)。 1994年,雷乃的《吸烟不吸烟》获得最佳影片,那一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落选。1995年,最早的电影迷你剧电影、泰西内的《野芦苇》(Les roseaux Sauvages)获得最佳影片,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落选(1996年3月13日,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巴黎病逝)。被《野芦苇》干掉的影片还有帕特里斯·谢罗的《玛歌皇后》(La reine Margot)和吕克·贝松同学的《这个杀手不太冷》。《玛歌皇后》掀起了1990年代中期巴黎时装界的复古潮流啊,而《杀手莱昂》这部笑傲江湖的法国商业片在恺撒奖上有7项提名,居然片奖皆无。事实上,这部备受入门级影迷喜爱的电影基本上在世界各地都没获得什么奖项,很悲剧,所以如果有人说这部电影堪称被电影史高估的电影,完全没有根据。 1996年,青年才俊、出身电影世家的马修·卡索维茨的《怒火青春》(La Haine)获得最佳影片。其实这部电影已经在戛纳获了最佳导演奖了,不如把最佳影片给《冷酷祭奠》,这是夏布罗尔最有机会获得恺撒奖的机会啊,恺撒奖最后给了Isabelle Huppert一个最佳女演员奖,她有必要获得这个奖吗?老导演让-保罗·哈伯诺的《屋顶上的骑兵》也落选了最佳影片,我过去我没少在博客上推荐哈伯诺,他证明了只要把剧本做好,电影就不会忒难看。 1997年一切正常。 1998年,最佳影片是雷乃的《老调重弹》(On connaît la chanson),这片子我不是非常喜欢,可是,吕克·贝松同学最有可能获得最佳影片的机会就这样被粉碎了,《第五元素》没能获得最佳影片。要按我国广电总急以票房论英雄、年终总结都要先往死里表扬票房大片的标准,《第五元素》就不会死的这么惨了。在法国搞商业片,真不容易啊,欢迎贝松来中国。当然,《第五元素》让贝松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值得一说的是,除了还获得了恺撒奖最佳摄影奖之外,这部法式科幻电影在世界各地也没有获什么奖项。 1999年,现实主义青年电影《两级天使》获得最佳影片,提名中最有可能获得该奖的热门是《爱我的人就上火车》。 2000年,《清水湾的孩子》居然输给了《维纳斯美容院》,历史可以证明,这个结果是错误的。2001年,水平跟2000年差不多,法国电影小年,还是女导演夺魁,《别人的滋味》。 2002年,《天使爱美丽》没有悬念地获得了恺撒奖最佳影片等4个奖项,这部电影还获得了当年欧洲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等各国电影节的14项奖项,被《爱美丽》比下去的有雅克·奥迪亚尔的《唇语惊魂》和欧容的《沙之下》。 2003年的一切都没有悬念,波兰斯基的《钢琴师》,被它杀死的提名影片有纪录片《是与有》,法国小清新喜剧《西班牙旅馆》和欧容的法国女星史无前例大组合的《八美千娇》。

闲话恺撒奖

恺撒奖快要颁布了。与比利时、意大利、德国、丹麦、英国那些欧洲国家的“奥斯卡奖”相比,法国这个奥斯卡奖知名度相对较高。但也是相对的,它远远比不上奥斯卡。我说这话是有根据的,比如说影评人一年四季就能靠写奥斯卡奖的文章活着,换成恺撒奖就要饿死。 恺撒奖创立于1976年,历史不算长,但其结果还是相对公允的,提供了很多优秀法国影片。但这个历史也不是纯净无暇,有些结果也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1977年,贝特朗·塔瓦尼埃的《法官与凶手》居然输给了《克莱恩先生》,后者虽然也不错,但我觉得两部片子的水准是比较接近的,在这种情况下爱要看口味了。而1981年,特吕弗的《最后一班地铁》获得最佳影片,我们可以看看这片子赢了哪些片子:莫里斯·皮亚拉《情人路路》,阿兰·雷乃的《我的美国叔叔》,最关键的是戈达尔的《人人为己》,在特戈关系最紧张的时期,可想而知《最后一班地铁》大胜《人人为己》的意义吧。 1982年,让-雅克·阿诺的史前题材电影《火之战》获得最佳影片,被它打败的有两部电影都可以说是年度杰作,一部时塔瓦尼埃与菲利普·诺瓦雷合作的《大清洗》(Coup de torchon),还有就是克劳德·米勒的《夜审》(Garde à vue),本人更喜欢后者,当时比较罕见的小场景电影,背景单一,只有几个演员,完全依靠导演对情节、情绪的控制,而几个法国大牌实力派的表演真让人无法挑剔。现在看《火之战》,化妆、特技都太粗糙、低级了,但这片子还是能在所有史前题材的电影中排上前十名的。 最不可思议的发生在1985年,获得最佳影片的是大卖的喜剧片《皇牌官差》(Les Ripoux),这部可能是这个系列中最好的一部,但还没有好到超过金狮奖《芳名卡门》的程度吧,而当年被干掉的还有一部完全不输于戈达尔《芳名卡门》的《向死之爱》(L’amour à mort),这个片子在阿兰·雷乃的历史上并不出名,但是我对他评价最高的作品之一,这部电影的特征和成就几乎代表了雷乃整个晚期创作。还有一部被干掉的是《明月照沟渠》(Les nuits de la pleine lune),让-雅克·贝内的失败作品,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美术方面,只不过人们不太喜欢这种表现形式而已,对白还是非常精彩的。 1986年获得恺撒奖最佳影片的是大卖的法国喜剧片《三个男人和一个摇篮》(3 hommes et un couffin),科莉娜·塞罗最好的作品,但被它毙掉的电影是吕克·贝松的《地下铁》(Subway),Jean Reno+Isabelle Adjani的组合,这开始了贝松同学悲惨的凯撒史。《地下铁》输给《三个男人和一个摇篮》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如何理解阿涅斯·瓦尔达的名作《无法无天》(Sans toit ni loi)也输给这部喜剧片呢?有失水准啊。 我认为1987年的恺撒奖是竞争比较激烈的一年,好片很多。最后胜出的是阿兰·卡瓦利耶的《修女特莱斯》,做陪衬的是《巴黎野玫瑰》、克洛德·贝里的《恋恋山城》、雷乃的《几度风雨几度霜》,还有贝特朗·布里耶的黑色荒诞剧《晚礼服》(Tenue de soirée),《晚礼服》是非常不错的冷调喜剧,这个剧种在法国当代电影中比较罕见的。不过我倾向于《巴黎野玫瑰》获奖,这片子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尤其是后来看了导演剪辑加长版。 1988年,金棕榈《在撒旦的阳光下》输给了路易·马勒的《再见孩子们》,正常。 1989年,《罗丹的情人》(Camille Claudel)赢了《子熊故事》、米歇尔·德维尔的法国版“朗读者”《侍读女郎》(La Lectrice)、贝松同学的《碧海蓝天》和《生活是一条寂静长河》(La vie est un long fleuve tranquille)。要是我选,应该是最后一部,Étienne Chatiliez最好的电影。 1990年,贝特朗·布里耶终于获得了最佳影片,《爱得过火》(Trop belle pour toi),这可能是“前”德帕迪约夫妇共同演过最好的电影了,这片子特别适合前几年的中国,描写三角恋的故事,但问题在于,小三是一个比妻子更老、更丑的女人。输给这部电影的是《伊尔先生》(Monsieur Hire)和阿兰·科尔诺的《印度夜曲》,《印度夜曲》绝对是法国当代电影史的遗珠,法国版的《威尼斯之死》,科尔诺还能拍出这种片子非常让我惊讶。 1991年,大获成功的古装片《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赢了抵抗运动电影《天王星》(Uranus)、帕特里斯·勒孔特的《理发师的丈夫》(Le mari de la coiffeuse)和贝松同学的《尼基塔》,贝松同学再次悲剧了。《大鼻子情圣》掀起了1990年代法国的古装片热潮。 待续。

《伤心小号曲》

最近最想看的片子是《伤心小号曲》,去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我估计这可能是屈居于《在某处》之后、塔伦蒂诺心中真正的金狮奖,因为这片子太符合他的恶趣味了。尤其是看了这个西班牙电视台的加长预告片之后。可惜这片子的预告片居然在伟大祖国“鹅城”找不到,只好放Youtube这个版本了,需要翻墙观看。 话说这位导演之前的电影还是给我留下一些印象深刻的镜头,比如《完美犯罪》中接近于《战栗空间》那种尝试穿越多重物体的移动镜头,而《牛津杀人案》尽管借助了轰动一时的著名推理小说,影片中规中矩,但在第一场凶杀发生时那个“实时长镜头”运用还是非常靠谱的。

《希特勒:一部电影》

汉斯-尤尔根·西贝尔伯格(Hans-Jürgen Syberberg)的《希特勒:一部电影》(Hitler – ein Film aus Deutschland, 1977)是一部不能不看、却始终很难看到的杰作,我觉得是他的德国历史三部曲中最好的一部,可惜影片似乎实始终没有中文字幕。点击这篇博客的标题,查看视频下载链接。

约翰·巴里逝世

英国电影配乐家、作曲家约翰·巴里(John Barry)于2011年1月31日逝世。从1960年代起,约翰·巴里给超过110部作品创作过配乐,并因此获得过5次奥斯卡奖,他共为11部《007》电影配乐,此外还包括《午夜牛郎》、《走出非洲》等。我记得我在讲电影音乐时,曾介绍过10位最重要的配乐家,其中就有约翰·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