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买书

本来想买德莱叶的DVD套装,太贵了80欧,4部电影,最后买了书。 报告一下,不过估计喜欢电影的朋友就不一定能感兴趣了,主要是哲学和人类学,可能部分“思想前沿人士”会感兴趣吧,主要报告一个德国人Peter Sloterdijk,个人网站在这里,在汉语google上搜索了一下,似乎介绍不多,有一个他2003年在北大访问时的个人介绍,在这里。 号称是尼采之后最尼采的德国哲学家,我买了他的三卷本“球体哲学”的第一部《气泡》,听上去不像哲学书的名字吧。在地铁里读了两段,不是那么尼采啊! 再报告一个法国人,一个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请注意这类人),Jean-Claude Guillebaud,记者和作家,不过他以富有哲理的散文著称,《未来的口味》《人性原则》这些书几乎可以看作哲学书吧。 通过这两个人书,包括Daniel Arras的艺术史研究著作,我恍惚有一种“个人哲学的时代”快来临的感觉。这些思想家(或者思想者,如果你觉得不合适的话)的写作,至少在纹理和质地上彻底远离了哲学传统,反而像一种个人化的哲学写作。这感觉,很强!

Lotte Eisner

应某些人要求,扫描一张Lotte Eisner的照片,虽然很小很小,这是我所能找到的了。图为1942年亨利·朗格卢瓦为了救Lotte Eisner制作的假身份证,看样子朗格卢瓦的手艺还是不错的,呵呵。其实是朗格卢瓦给她开了一张雇佣合同,并证明她不是犹太人。

书啊书

下午在书店呆了3小时30分。用《疯狂的石头》里一句台词:“已经失去理智了!” 法国的书是N倍贵的,我多少次染上这恶习,又多少次把它戒掉。 这次又卖了5本,但转的时候是捧过20多本的,从这里走到那里,想来想去,又把一些书放了回去,最后买回5本,耗资110欧,这还不算上周买的三本书。 要说旧书,有些书是只有新书,没有旧书。比如…… 最贵的《法国电影资料馆史》,Laurent Mannoni写的,这个家伙可能是目前碰机器最多的法国学者,负责法国电影资料馆和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的机器保管工作,这是我印象中第一部关于法国电影资料馆完整的历史,42欧元。 我一直看到80多页。这书买得值!虽然贵得要命。让我没想到的是,当年为了那些珍贵的影片,简直可以用“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去形容,无数导演、活动家、影评人、记者、外交官参与一部又一部影片的搜集、运输和保管工作,这个馆的历史,就是迷影文化的一个活的晶体。一个例子,当年Langlois为了救Lotte Eisner,给她出假证明、做假证件,否则她死定了,她死了,许多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拷贝就失传了。即使这样,《诺斯费拉图》的拷贝还是被烧了,朗格卢瓦在二战期间,利用Reichisfilmarchiv,用法国电影拷贝换了一个拷贝,还是不完整的,现在的馆藏版本,是1957年后发现的完整版,当然哪个是“纯正的完整版”,只能从胶片的多少来看了,剪辑的作者版,早就不可知了。朗格卢瓦就又买了这个。 在照片里看,那些拷贝、那些机器,陈旧得就像垃圾,那些老电影,只有在电影院里用放映机放出来时,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一旦装进破旧拷贝盒,堆在仓库里,随时都可能被人们当垃圾扔掉,因为没用。当年这些人,就是为了这些看起来是垃圾的东西,不惜把命都陪上。 正在写安德烈·巴赞,写完了他,写亨利·朗格卢瓦和电影馆,不过出于估计篇幅的限制,很难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