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Cristian Munju

四篇短评

2007年底,应《南方都市报》虞晓毅兄约稿,撰写的四部2007年四部欧洲新片的短评,分别为:《四个月三周两天》、《潜水衣与蝴蝶》、《伦敦来的人》和《我在伊朗长大》。评论越短,越需要字字斟酌,倒也是一种写作的训练。四部影片中,除了《我在伊朗长大》外,我分别还发表过较为完整的评论,读过的朋友就可不必浪费时间了。

继续阅读四篇短评

四月三周两天

毋庸置疑,第60届戛纳电影节属于罗马尼亚人。
2年前,当我们在布努艾尔厅看完《拉扎罗库先生之死》后,依稀记得电影宫的楼梯上,一些人小心地谈到“罗马尼亚电影”这个概念。2001年到2005年间,“后齐奥塞斯库时代”的新罗马尼亚电影悄悄渗透进世界各国电影节的排片表上,但在那时,关于罗马尼亚电影的共识始终处于假设的状态,在喧嚣无比的戛纳,罗马尼亚电影,好比泰国电影和匈牙利电影一样,属于非常边缘的“小声话题”。 继续阅读四月三周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