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标准的电影

自从看过《二楼传来的歌声》,一直期待着看罗伊·安德森的新片,这种期待有点像期待姜文,他们的上一部都是2000年,而下一部,都过了7年。刚刚看过《你还活着》(Du Levande),我觉得一年能看上这样一部电影就满足了。智慧,幽默感,准确,深刻,最重要的,它是一部完全丢下当下电影标准不管的电影。这种电影我喜欢。

可能有两种电影我特别喜欢,一种是自下而上的,他们尊重规则,对艺术标准充满敬意,这种电影是从泥土开始的,从底层,从现实开始的,现实是至高无上的,不可逾越的。另外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它仿佛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因为艺术家的某种渴望而获得了重力,降临到世界,它完全藐视和无视现行的所谓艺术标准,人物、叙事、结构,他无所谓,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一样,他自己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是自圆其说的,而且最终它抵达了现实。罗伊·安德森就属于后者,姜文也属于后者。当然,很多艺术大师,都在创造自己的标准,梵高、毕加索、达利及后来所有的当代所谓大师,标准,是他们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包含创作的一切。不能说安德森有多么空前绝后,那太侮辱人了,我们在表现主义电影、 部分超现实主义以及布努艾尔的影片中,能看到安德森的过去,或者说看到像安德森这样思考的艺术家传统,布努艾尔也是创造标准的人,帕索里尼也是创造标准的人。诚然,很多年轻导演在拍前两部作品时,都恨不得打碎一切传统和标准,可区别在于,有的人善于打碎、破坏和诋毁,但他们不懂得建立和创造一套新的标准,最后就冒充一下假先锋罢了。

 

10 thoughts on “创造标准的电影

    1. 我一直都喜欢安德森,去年在戛纳,因为要看的片子太多,所以没看上这部。最近才看,这种能让我一边看,一边笑,还一边伸大拇指的片子不多啊。安德森也有他的缺点,但仔细想想这些缺点,都是他的电影标准的一部分,就成了优点。

  1. 按中国传统的艺术评价标准,中正平和才是最高境界。如余叔岩,梅兰芳。也就是你说的自下而上的。行里评价艺术的高低甚至是看你学的像不像师父。
    因此,姜文这样的艺术家是罕有的,他的价值是目前无法估计的。我甚至在想,如果中国历史上没有出现毛泽东这样一个异数,也许就不会有姜文。

    1. 我倒觉得没必要过度强调毛对姜文的影响,尤其是涉及到艺术工具论者所谓政治立场问题,即是说,电影艺术或是统治者的工具,或是反叛者的工具,我觉得姜文的电影跟这个没关系。他的个人主观世界太强大了,他有把这个主观世界变成现实的能力。当他的世界涉及到政治,毛就出现了,如此而已,这不意味者他就是政治上的毛主义者或传统左派,这跟艺术都没关系。《鬼子来了》跟这个有关系么?姜文对历史的理解,确实跟中国自由派知识分子不一样,有时候,这不是肯定或否定那么简单,艺术不是表态,表态的人也不都是真诚的。只有反叛者里才出英雄,但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明白反叛的意义,这是加缪说的。

      1. 我说的毛对姜影响不是说政治立场。
        如曾国藩对毛的影响一样,这是一种骨子里的血性。
        是这种血性支撑着把强大主观世界变成现实。
        姜文认为中国电影不应该谄媚,而是要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你顺着他,他不一定记着你;你让他疼,他倒会记住你。”
        我想,在这方面他不可能没受毛泽东的影响。

        1. 但问题是,他受不受毛泽东的影响,又有什么关系呢?
          也就是说:so what?
          人的血性是天生的,有的人茁壮成长,有的人中途夭折。
          每个艺术家和个人,都首先是独立的,
          先从血性和思考本身谈起吧,就事论事,不然容易拧巴,也失去本色了。

  2. 通过对安德森和姜文的理解看得出来,李老师有着除电影之外的、完整齐备的知识架构,并饱含激情,对电影有着真正私密性的热爱,堪比特吕弗。

Leave a Reply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