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égénie

Cinégénie是cinéphilie和photogénie两个词的合写。 Photogénie为法文,英文“photogenic”,汉语直译为“上镜头”的意思。据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Georges Sadoul)在《电影的发明》(La Création du cinématographe,Paris,Dunuel,1946)一书中考证,“上镜头”一词最早产生于1839年。 1919年,意大利艺术批评家、电影理论奠基人卡努杜(Riccitto Canudo,1877-1960)在他发表的文章《第七艺术宣言》(Le Septième art)中第一次把“上镜头”一词应用于电影,以规定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所具有的美学性格和本质价值,参见意大利学者阿里斯泰戈(Guido Aristarco)的《电影理论史》(Storia delle teoriche del film,Turin,Einaudi,1951),此后20年间,”上镜头”被许多早期电影理论家阐述,成为第一个用来描述电影作为独立艺术的专用美学术语,电影研究的一个理论原点。该概念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便很少被电影理论提到,至于什么原因,没有人知道。 Cinéphilie,英文cinephilia,指人对电影的迷恋,cinéphile,就是指那些狂热迷恋电影的人,今天通称影迷。英文中还有一个词,就是moviegoer,指习惯上经常去看电影的人。 所以,Cinégénie就是指电影特质和电影现象,我现在不再提电影本质或电影本体了。

阿兰·卡瓦利耶

阿兰·卡瓦利耶(Alain Cavalier)是一个比菲利浦·加雷尔更加低调、神秘的导演,他原名阿兰•弗雷塞(Alain Fraissé),1931年9月14日出生于法国小城文多姆(Vendôme),位于罗瓦-谢尔省(Loir-et-Cher)。 50年代初,阿兰•卡瓦利耶在大学学习历史学专业,毕业后非常喜爱电影而进入IDHEC读书,IDHEC毕业后,1957年,卡瓦利耶成为路易·马勒的助理导演,先后成为《通向死刑台的电梯》(Ascenseur pour l’échafaud,1957)和《情人们》(Les Amants,1959)的副导演。1958年,他拍摄了第一部短片《一个美国人》(Un Américain,1958),讲一个美国学雕塑的学生来到法国深造,但为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在巴黎卖报纸的故事。这之后,卡瓦利耶开始长片创作,早期电影都带有浓郁的政治批判色彩,1961年的长片处女作《岛屿上的战斗》(Le Combat dans l’île ,1961)讲述了一个青年法西斯分子的故事。1964年,他又拍摄了以阿尔及利亚战争为题材的电影《不屈服的人》(L’Insoumis,1964),该片虽有罗米•施奈德(Romy Schneider)和阿兰·德龙(Alain Delon)这样的大明星加盟主演,但与同时代反映阿尔及利亚战争的影片一样,遭到了政府严格审查,上映时许多片段被剪掉,也遭到了商业上的失败,使卡瓦利耶一度对政治电影灰心失望,转向商业题材,拍摄了犯罪电影《皮包》(Mise à sac,1967),和改编自弗朗索瓦丝·萨冈小说的《心跳》(La Chamade,1968),这两部影片让卡瓦利耶在商业上获得了小小的成功。 当卡瓦利耶日以被公众所接受时,“五月风暴”的爆发让他对社会现状非常失望,在70年代一度沉寂,开始了他的旅行生活。8年后,1976年,卡瓦利耶重新回到摄影机前,开始了他的实验电影时期,先后拍摄了带有实验色彩的《无尽美好》(Le Plein de super,1976)和《马丁与雷阿》(Martin et Léa,1978)。《无尽美好》讲述了四个法国青年在法国乡村、森林、公路上的漫游故事,卡瓦利耶没有给主人公以具体的名字和身份,也没有明确的剧情和故事,用一种公路电影的风格描述了几个青年人的精神旅行。卡瓦利耶接下来的两部实验电影《这个留言机不能留言》(Ce répondeur ne prend pas de messages, 1979)和《卡瓦利耶的来信》(Lettre d’Alain Cavalier,1982)都没有正式放映发行,但1980年《奇异的旅行》(Un étrange voyage, 1980)使他获得了当年的路易·德吕克奖。之后,卡瓦利耶再次在电影界消失。直到1986年,他以天主教的著名圣女德兰(Saint Thérèse des Lisieux)的传记拍摄了《特莱斯》(Thérèse,1986)影片可谓一鸣惊人,获得空前的成功,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和6项恺撒奖。 《特莱丝》是卡瓦利耶在剧情片创作上的代表作,也是法国新电影时期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品。他通过绘画般的古典主义完美主义手法,以高超的光影手段向法国传统的天主教道德谱写一首颂诗。《特莱丝》是美仑美奂的电影,影片理想化地还原了圣女德兰的生活片段,以以真亦幻的舞台布光,再现了一个圣女形象,表现出卡瓦利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娴熟的造型表现能力。 《特莱丝》之后,卡瓦利耶第三次在公众视野里消失,醉心于他的实验电影。1993年,他拍摄了带有实验色彩的电影《解救我》(Lebera me,1993),影片以无对白的方式,展现了几个主人公内心中的压抑和苦闷,以不断闪现的幻想,现实与梦境的交错,以近乎默片的视听手段,提供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观影乐趣,手法新锐,但观赏性不强,影响不大。在整个90年代,卡瓦利耶都保持低调的生活方式,成为法国具有神秘色彩的电影导演。1995年,卡瓦利耶拍摄了75分钟的实验电影《相遇》(La Rencontre,1996),讲述一个青年导演与一个女人相遇后,开始用摄影机拍摄他们的生活,但渐渐地发现自己已经不能遵守真实的规则,开始用生活去创作一部电影。在得到电视台的工作后,他开始向传统的电影语言发起了挑战。在90年代,卡瓦利耶开始尝试纪录片拍摄,他拍摄了系列纪录片《24个画像》,以他在生活中感兴趣的24个人为主,这些纪录片有的曾在电视台播出,其中四部合为一部长片《生活》(Vies,2000)于2000年11月上映,仍然只在小范围内产生影响。 2002年,受到纪录片创作的影响,卡瓦利耶拍摄了《勒内》(René,2002),这是一部带有纪录风格的剧情电影,影片以纪录片的手法和形式组织一个虚构的故事,一部带有纪录片色彩的“场面调度电影”。勒内是影片主人公的名字,一个性格外向的戏剧演员,但他太胖了,体重超过300公斤,这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和工作,也影响了他的感情生活,影片从他的妻子离开他开始,一点一点交代勒内面临的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和情感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勒内开始进行减肥,这种减肥即使一种身体上的重生,也是生活上的重生,而他的名字“re-né”显然也有“重生”的含义。影片并没有严格的剧情交代和严谨的叙事,以勒内生活中极光片羽的片段,有层次、有步骤地进入一个普通肥胖人的内心世界。卡瓦里耶虽用自然光拍摄,但他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暖光时段,创造出温暖的、喜剧的生活色调,使影片的气氛比较乐观、轻松。勒内渴望通过痛苦的强化治疗,迅速让自己恢复正常生活,面对他,卡瓦利耶重点表现可他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展现他作为一个戏剧演员的天性部分,他的幽默感,大胆的自嘲和熟练的舞台功底,相反,仅用猎枪、野鸭等几个简短细节来呼应他脆弱的内心世界。卡瓦利耶有耐心地以与人物互动的期待方式展开叙述,这种自然的现实的美学追求与《特莱斯》完全不同,代表了卡瓦利耶在90年文本实验阶段的成绩。 通过捕捉瞬间的生活细节,实现难以想象的电影真实,卡瓦利耶比皮亚拉走的更远,对皮亚拉剧情片的真实美学的发展,这种发展最终以自传体纪录片《拍摄者》(Filmeur,2005)的方式,与皮亚拉电影的自传化倾向汇合了。《拍摄者》由卡瓦利耶自1994年到2005年11年间拍摄纪录片的日记剪辑而成,他将拍摄纪录片的感受和自己的生活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卡瓦利耶彻底成为“真实主义”的电影人,他将导演/幕后者推向前台/镜头,把纪录片导演的工作、生活和思考,与那些纪录片一起,像正片/负片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是对一种电影美学的忠诚,一种完成。

法国院线的促销手段

巴黎拉丁区的连锁院线Cinema Action,从今年开始推出电影青年卡,低于26岁的青年花2欧元,买一张青年卡,就可以在这个连锁院线(巴黎共有三家),以3欧元(正常票价是7.20-8.00欧元)的价钱看任何一场电影,直到2006年12月31日。这个电影院经常组织电影回顾展,放的都是很难在电影院看到的老片。 对法国院线影响最大的改革发生在1982年,发起人是传奇人物Jack Lang,这是法国文化界最著名的政治明星,他的女儿是布莱松《金钱》的编剧和女主演。这项改革之后,法国的院线受到国家资助,有效地抵御了大院线的合并、连锁,国家出资兴建、扩建了艺术院线,保护了艺术院线的生存。 1985年,在全法院线联盟的发起之下,全法5000多院线发起了电影节庆日(fete de cinema)活动,节庆日当天,全法观众第一张电影票全票,接下来任何一家电影院、任何一场电影,都只交1法郎的象征性票价,活动大大调动了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气氛,节庆日当天,巴黎人在电影院门前排队成了一大文化景观。院线不但不赔钱,还成了旺季,该活动1993年经过调整,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法国的院线促销手段真是丰富,电视周刊Telerama每年初还要在全法院线组织一次年度电影回顾,也叫Fete,杂志选出来的年度15到20部最优秀电影,在全国重新放映,观众只要买一本杂志,就可以得到一个通票,凭通票看这些电影也是3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