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奥内打人(续)

再说说莱奥内打人这件事。9月份在博客上说过莱奥内电影中暴力毒打戏的一些特点。不就是打人么?有什么了不起?现在电影哪一部不打人?你不能小看“打人”这件事。如果你是普通观众,可以不问这些细节,愿意怎么打怎么打,但作为专业观众,你要知道一部优秀的电影,每场戏,不论大小轻重,都有很多匠心和学问。你要是拍打人,你怎么拍?演员的位置、动手的先后、摄影机的位置、光线处理、打人的方式、打到什么程度、剪辑的处理,甚至时间长短、叙述顺叙,等等等,每个细节,哪怕俗而又俗的打人,对有些导演来说,都是学问。

莱奥内打人

莱奥内不是每一部电影,都有雪茄和决斗,但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有酷刑与毒打,这也是他为什么做导演11年,不断受到批评和辱骂。在整个1960年代,莱奥内都是一个争议导演,这反映在当时意大利、法国的一些重要电影杂志上。很多大牌影评人毫不客气地批评他,比如《正片》杂志的批评家Roger Tailleur。据说在美国,宝琳·凯尔是最大的“anti-leonien”,她曾经对John Milius说:莱奥内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结果,John Milius毫不客气地反驳说:你现在还年轻,等你老了,你的儿女们嘴里哼哼的都是莱奥内的曲子呢!

英国的自由电影运动?

自由电影运动,人所共知属于英国。所有工具书和历史书上,都认为英国自由电影运动起自1956年,终于1959年3月,BFI在London National Film Theater以“Free Cinema”为题进行的放映活动。但实际上,这场维持3年的系列放映活动,并没有限定在英国,总共进行的6次放映中,只有2次是英国导演的影片,其余的“自由电影”来自德国法国和加拿大。 因而真正的自由电影,应该开始于1959年,在Free Cinema放映中出现的几位青年导演开始指导长片的时候,1959年,托尼·理查德森(Tony Richardson)与约翰·奥斯本(John Osbone)成立了独立制片公司,把他的戏剧《愤怒的回顾》(Look Back in anger)和《优伶》(The Entertainer)搬上银幕,卡莱尔·莱兹(Karel Rezs)1959年拍摄了《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早上》(Saturday Night Sunday morning),林塞·安德森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为英国皇家剧院做编剧。1962年才拍出《如此运动生涯》。 所以真正属于英国的“自由电影作品”,出现在1960年代,而以“自由电影”为题进行的放映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国际项目,它于1959年结束,其中英国作品只占了一部分。

影评的幼稚化

论文写完了,上网发点牢骚,说中国影评人对当代艺术无知,招来一点误会。老晃写信说:你说的影评人是不是我啊?估计他读完这篇日志,就知道我说的根本不是他,他怎么会不知道赵半狄。我说的不是哪个人,而是一种现象。影评人可以不了解赵半狄和他的作品,也没义务替他辩护,我想说中国影评的幼稚化,导致对文化现象没有什么穿透力,艺术界对影评界的反应完全都可以忽略不计。我不是很喜欢赵半狄,但坦率的讲,中国影评人里能跟他对话的人也实在太少了,不是说没“资格”对话,而是说,能跟艺术家说到一块去的影评人太少了。中国的影评太幼稚,话语太无力。

21年间,一个棕榈

法国导演洛朗·康泰的《墙壁之间》获得了金棕榈,法国所有媒体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继1987年莫里斯·皮亚拉以来,21年,法国再次获得金棕榈。可见,法国人期待这个棕榈很久了。不用说法国人,就连我也期待很久了。 这个奖有点意外,当然也高兴,高兴之余还有遗憾。高兴,是替21年法国电影高产不收的状态终于有了收获而高兴。遗憾是,代表这个收获的导演,我不是非常喜欢。如果找一个人来代表这21年来法国电影的成就,这个人决不可能是洛朗·康泰。我可以随便说出一大排人,他们的成就和水平都要在洛朗·康泰之上。当然,很多事情是“时势使然”,未必尽随人愿,倒也没什么可追究的。法国人抵制奥运的第二天,就是全法高中大游行,人头都打出狗头了,法国媒体也没怎么报道。这部电影恰好与这时事相扣。 尽管我还没有看这部影片(我从不像一些人不看片也能预测,我怀疑他是否参与了赌博或者封建迷信活动),我暂时算《墙壁之间》是个好片。换个角度看,这个金棕榈,应该是给21年来所有法国导演的:天才的、勤奋的、人道的、谦虚的、真实的、苛责的、有道德问题的……要说在21年来,举出一些还没有获得金棕榈的法国导演,有太多人可以毫无疑问地排在洛朗·康泰的前面,他自己也应该不会有意见,我随手列了21个导演,把第21个位置给洛朗·康泰,大家也顺便回顾一下这些年看过的法国电影和你熟悉的法国导演,看看我说的是否夸张: 1、菲利普·加莱尔(Philippe Garrel),没有授勋的大师,作品比较完整 2、安德烈·泰希内(André Techiné),新手册派的代表,《激情约会》、《野芦苇》 3、让-雅克·贝内(Jean-Jacques Beineix),有点沉寂了,挺可惜,《歌剧红伶》拍得多清新自由 4、里奥斯·卡拉克斯(Leos Carax),创作比较自由散漫,每一部都不错,《坏血》《新桥恋人》 (让-雅克·阿诺(Jean-Jacaues Annaud),名声在外,可与好莱坞大导演匹敌,《熊的故事》、《火战》、《情人》、《大敌当前》) (让-皮埃尔·热内(Jean-Pierre Jeunet)。如果不迷恋大制作,还是很有创作才华的,《天使爱美丽》《异形IV》《漫长的婚约》) 5、贝特朗·布里耶(Bertrand Blier),国际电影节上从未拿奖,1987年以前的不算,后来有《热爱生命》 6、贝特朗·塔瓦尼埃(Bertrand Tavanier),学者型导演,拿过金熊,《新鲜诱惑》,最好的还是跟菲利普·诺瓦莱合作的片子 7、阿兰·卡瓦利埃(Alain Cavalier),特立独行的先锋,我很喜欢,《特莱斯》 8、贝诺阿·雅可(Benoît Jacquot),最后一部作品尚可,之前的作品都不错,大热的《肉体学堂》比《萨德侯爵》好 9、克洛德·米勒(Claude Miller),已经失去光辉了,我觉得他短暂尝试的《拘禁》和改编自特吕弗的《女小偷》算是最好的作品 10、克拉尔·德尼(Clair Denis),法国新女导演中数一数二,几乎每部都不错吧 11、卡特琳·布莱雅(Catherine Breillat),最后一部作品特别令人失望,早年还是很有力量的,《一个真实女孩》和《姊妹情色》 12、奥利维·阿萨亚斯(Olivier Assayas),尽管备受指责,但我仍喜欢他的才华,代表作应该还是《女飞贼重现江湖》,《魔鬼情人》也是不错的 13、帕特里斯·勒孔特(Patrice Leconte),不必介绍了吧,百万票房导演,我不是特别喜欢他,他太喜欢用大明星 14、帕特里斯·谢罗(Patrice Chéreau),不必介绍了,金熊,《爱我的人就上火车》《玛歌皇后》《亲密》 15、让-保罗·哈伯诺(Jean-Paul Rappeneau),作品较少,但还是超过康泰吧,5年一部,每部必大热,阿佳妮退隐后惟一能说服她再拍片的就是哈伯诺,新时期有《大鼻子情圣》《屋顶上的骑兵》《一路平安》只要是他导的,你找来看,不好看我赔钱 16、让-皮埃尔·利莫赞(Jean-Pierre Limosin),作品更少,N年一部,吓人一跳,尽管通俗商业,但绝对好看 17、阿诺·德布莱辛(Arnaud Desplechin),15年来最被法国人看到的作者导演,《哨兵》很有冲劲,《法国现代艳情史》(这名很无奈),《伊斯特康》、《雷奥·在男人的世界漫游》到《国王与王后》,没有人比他一部比一部好看吧 18、西德里克·康(Cédric Kahn),我认为FEMIS一代人中最有天才的一个。《烦恼》(俗译《马丁的情人》),新片《红灯》是惊悚侦破题材,我觉得处理也合格 19、雅克·奥蒂亚尔(Jacques Audiard),电影人后裔中最优秀的,恺撒奖大赢家,《自制英雄》《唇语惊魂》《我心跳动的旋律》,觉得他每部都很成熟,不小家子气 20、托尼·加里夫(Toni Gatlif),已获得过最佳导演奖了,属于法国的茨冈文化导演 21、布鲁诺·杜蒙,获得过两次评委会大奖,他始终有争议,但你要是接受了,觉得他的影像还是很有冲击力的,属于把人打晕那种电影 22、弗朗索瓦·奥宗(François Ozon),不必介绍了,印象中还是《犯罪情人》和《Sitecom》最好,《沙之下》也不错,《八美人》剧情也是很有意思的,后来的一般 23、阿伯德拉蒂夫·科西切(Abdellatif Kechiche),年轻导演中风头最劲的一个,我考虑《墙壁之间》能否超过他的《躲闪》 24、阿涅斯·雅薇(Agnès Jaoui),已经获得过最佳剧本奖,《宛如幻象》 25、洛朗·康泰(Laurent Cantet),作品不多,第一次入围戛纳就获得金棕榈。《人力资源》还算可以吧,《作息时间》讲失业的,我觉得照科斯塔·加夫拉斯的《职场杀手》差一个等级 仔细看看,已经超了。这21年来,法国电影还是大有人在的,所以这奖不是给康泰的,是给法国电影的,也是给《电影手册》的,该片编剧和主演是手册的影评人。大家再仔细看看,上面提到的哪位导演没拍过青少年题材?这里还没算上专拍青少年题材的雅克·杜瓦容(Jacques Doillon),还没有算上90年代末走上舞台的导演新秀。有人说英国人喜欢拍爱尔兰,我觉得,比起法国人喜欢拍青少年题材来,他们还算不上热衷,差的很远。

纵深线

最近查阅资料时无意读到一段对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分析,才知道德勒兹所说的“ligne de fuite”,应该指“透视线”或“纵深线”。这个词是来自透视法,即引导视线从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的那条标识线。想象如果光从字面上翻译,该多么可笑。不管如何翻译,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理解这个概念的突破口。 ligne de fuite,说白了就是我们在立体几何中所说的Z轴。如果我们把平面几何看做二元思维(X轴和Y轴),那么这条纵深线,是打破二元思维的重要向度。从这个角度理解,这是个极其方法论的概念,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某个问题的ligne de fuite。